在那座陰雨的小城里我從未忘記你
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
張藝謀曾說過,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在這里吃喝玩樂,似乎都成了一種生活的享受。
▲ 圖為錦里露天茶館
在成都,時尚與煙火并存。太古里、IFS里潮人往來,各色街頭巷尾中,彌漫著一種地道的煙火氣:喝茶、火鍋、麻將……慵懶的人群在破舊的蒼蠅店里熙熙攘攘,陣陣吆喝聲讓人倍感親切。
中國唯一入選全球最美街道!在成都,這樣的錦里再也藏不住了
▲ 圖為十一街
▲ 圖為建設(shè)路小吃
說到成都美食,第一印象肯定當屬川菜和火鍋。在還沒來成都之前,我就已經(jīng)做好要辣嘴的準備,甚至有朋友調(diào)侃著要先吃個健胃消食片墊墊肚子,不然會承受不了。
▲ 圖為把把燒燒烤
也許是因為抱著必殘的心態(tài),反而覺得成都的美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辣,甚至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圍。當然身為南方人,我最多只能點微辣。
▲ 圖為建設(shè)路小吃
成都的諸多美食都流于小巷市井內(nèi),稱之為蒼蠅館子。破敗的門面,幾個散桌的小攤,三五好友圍坐四方小桌,大口吃肉,把酒言歡,卻又樂在其中。
一個城市的靈魂
藏于街角巷尾的煙火處
▲ 圖為缽缽雞,擔擔面
除了以下將要介紹的這幾條小吃街之外,成都幽深小巷中的各色小店,也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比如老媽蹄花,隨處可見的缽缽雞、川菜小炒、燒烤,還有清晨的擔擔面。
▲ 圖為缽缽雞,冷沾沾
這次的成都之旅,主要是去了建設(shè)路、十一街、文殊院、魁星樓街這幾個地方大塊朵頤。正宗不正宗,地道不地道,個人并不知道,但是口感相對還是不錯,大家可以參考著看一下。
■ 建設(shè)路小吃一條街
▲ 圖為建設(shè)路小吃
建設(shè)路一條街,邊上林立寫字樓、商業(yè)、大學。一到傍晚時分,整條街人群攢動,你來我往,頗為熱鬧。
▲ 圖為建設(shè)路小吃
整條街聚集了各色成都的美食,市井煙火氣十足。各種琳瑯滿目的小吃,可以讓你從街頭吃到街尾,幾乎不帶重樣。土豆、腦花、火鍋、缽缽雞等等小吃,隨處可見排隊的網(wǎng)紅店。不用擔心踩雷,直接找到一個排隊的隊伍即可。
▲ 圖為葉婆婆缽缽雞
葉婆婆缽缽雞:這家缽缽雞源自樂山,整體的價格并不是很貴,一個人點了數(shù)十簽也才二十幾塊,適合獨自旅行的人開胃。點的是紅油底,卻幾乎感覺不到辣味。可惜的是,種類偏少。
▲ 圖為酥肉豆腐腦,粉蒸肥腸
朱妹妹樂山豆腐腦:酥肉豆腐腦,嫩滑的豆腐腦外加酥脆的炸肉,讓人胃口大開。在此我想推薦一道菜,叫粉蒸肥腸,之前在出熊貓基地的時候,在一家小店內(nèi)吃過,真的是太好吃了。
▲ 圖為周簽簽鍋巴土豆
周簽簽鍋巴土豆:這條街的網(wǎng)紅土豆,在網(wǎng)上看到評論,幾乎任何時候都在大排長龍。幸運的是,這次因為大雨,我只等了二十多分鐘。
點的是小份糖醋土豆,外皮酥脆,里面卻香綿不斷。加上醬味,可以讓你回味無窮。聽聞這家網(wǎng)紅土豆,無論是從油炸還是醬料都是秘制。
▲ 圖為烤腦花,烤兔腰
烤腦花:這基本上每天必點的菜,這家店據(jù)說還上過湖南臺的天天向上,極受推薦。錫紙烤腦花外加一份烤兔腰,烤兔腰圖個新鮮,味道一般。
▲ 圖為桂花冰湯圓
桂花冰湯圓:這家店處在建設(shè)路以東的位置。這個冰湯圓,在你吃完烤腦花后,真的是巴適極了。上面鋪滿芝麻、山楂、葡萄干、碎花生等。時值陣雨,拿著小板凳坐在小店門口,吃著冰湯圓等雨停。
■ 十一街
▲ 圖為十一街
十一街主要是以蒼蠅館子為主,短短的小巷連著主街,如果不留心尋找的話,很容易就被簡陋的民房給錯過了。十一街總長很短,里面的店總共也才五六家,有專門賣小龍蝦和豬腦的,也有賣面和麻辣燙的。
▲ 圖為十一街
泛黃的微光,在夜色下顯得格外溫暖。來到十一街時,已經(jīng)是晚上七點了。小巷內(nèi)的攤口坐滿了人,三五成群,喝著啤酒閑聊著。
▲ 圖為十一街
木質(zhì)的老舊房,招牌歪歪扭扭,門口的老板笑著招呼客人,十足的市井生活。但也是這種市井,讓人感受到真切的暖意。
▲ 圖為幺雞面
幺雞面:點的是一份不辣的幺雞粉,湯色有點清淡過頭,卻很鮮美。還有雞絲肉太少。
▲ 圖為豬腦花
蝦腦匯:這一家主要做的就是豬腦花和龍蝦。豬腦花是這幾天最愛的美食,所以這次是直奔豬腦花而去。一大盤豬腦花約有五到六個,加一份素菜和米飯。豬腦很是嫩滑、細膩,帶著一絲鮮香的肉味。
▲ 圖為鹵味
鹵味:這家鹵味店在十一街的對門,點了一份雜拼,總體感覺很是入味。
■ 文殊院小吃
▲ 圖為文殊坊
文殊院小吃位于青羊區(qū),緊臨文殊院。這里的一片新建的古建卻似乎少人問津,除了洞子口張涼粉外。反而是周邊的一邊小店很是接地氣。
▲ 圖為甜水面,黃涼粉
洞子口張涼粉:這也是一家網(wǎng)紅店,據(jù)說很多成都當?shù)厝硕紝iT來這里吃上一碗甜水面。點了一份甜水面、黃涼粉還有鹵肉鍋盔。可惜的是似乎并不很適合我的胃口,甜水面粗壯,入口雖然勁道卻略顯生硬。鍋盔里的鹵肉似乎也有點肥膩。
▲ 圖為糧油果子
糖油果子:這是在一個流動的攤子上買的,據(jù)說在成都當?shù)兀芏嗳朔Q之為天鵝蛋。主要是以糯米和紅糖制作,再加上芝麻。顏色金黃亮澤,外酥里面卻十分軟糯,吃過之后還留有一股甜味。
▲ 圖為肘子豆花,涼拌三舌
文殊豆湯飯:這個豆花是在網(wǎng)上的攻略上看到,在文殊院以南靠近民宅的區(qū)域。來了之后就點了一份肘子豆花和涼拌三舌,豆子軟爛,肘子也很是入味。涼拌三舌伴著白米飯,味道很是美好。
▲ 圖為老媽兔頭
雙流老媽兔頭:在豆湯飯的隔壁。來成都不吃兔頭怎么行,15元一個的兔頭,肉質(zhì)細膩,麻辣鮮香。但是,有點咸!!!
■ 魁星樓街
魁星樓街距離寬窄巷子很近,只需十幾分鐘的腳程。整條街并不是很長,這里也并不是蒼蠅館子的存在,街上的一些小店裝修的頗有味道。來這之前,已經(jīng)吃過晚飯,所以可惜的是只能吃點小吃。
▲ 圖為吃鏟鏟缽缽雞
吃鏟鏟:因為實在太饞缽缽雞,獨自一人便點了一個大鍋,卻只涮了二十多簽,外加一個豬腦花。最后簽數(shù)還沒有鍋底貴,略顯尷尬。
▲ 圖為包漿豆腐
包漿豆腐:豆腐炸的很脆,外酥里嫩,再灑上一些調(diào)料、香菜、碎花生等。
▲ 圖為全家福冰粉
全家福冰粉:盛夏吃冰粉我只能說一個字,爽。料多量足,在店里休憩,一碗冰粉可以讓你倍感舒爽。
寫在最后
吃完小吃后,可以去九眼橋的酒吧街轉(zhuǎn)一轉(zhuǎn),吹著微風,聽著小曲,吃著燒烤,感覺一下成都的夜生活。
人生過半,開始想要堅持一點夢想。一路行走,去看沒有看過的風景,記錄不一樣的人生。世界那么大,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版權(quán)聲明:圖文版權(quán)為原作者所有,請勿轉(zhuǎn)載使用,否則依法追究。若有來源信息標注錯誤或侵權(quán),請留言聯(lián)系小編,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及時更正、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