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孫瑞希

01
老方做HR,經常在網上篩選簡歷。最近他發現一個剛刷新的簡歷和員工小胡的經歷很像。
盡管簡歷做了化名處理,但是從個人基本信息、工作時間段以及工作內容來看,相似度極高。
聯想到最近這段時間,小胡總是請假,有時候說看病,有時候說家里有事,老方開始懷疑:小胡是不是請假偷偷去面試?
老方的懷疑不無道理。小胡最近打扮得非常齊整,與平時休閑隨意的畫風大不相同,接電話的時候也總是神神秘秘。
入職不到6個月,小胡就干起了“騎驢找馬”的勾當,老方表示很不理解:不想干直說嘛!請假面試,暗戳戳的,算怎么回事!所以忍不住和我吐槽。
聽完老方的抱怨,我對他說:“你應該慶幸,員工萌生去意,只是偷偷請假面試,而沒有在公司內部散播負面消息。”
02
裸辭有風險,所以很多職場人有跳槽的想法時,會通過“騎驢找馬”的方式來對沖跳槽中的變數。
對于這種現象,很多HR表示可以理解。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無論是員工跳槽還是企業招聘都是一次投資的收益問題。
員工為職業發展著想,希望找一份更好的工作,為了降低換工作的風險,會選擇在崗求職,請假面試的方式。
企業為了發展著想,希望找到更適配的員工,為了降低員工流失的風險,會選擇儲備人才,以備更替的方式。
你在騎驢找馬的同時,也應該知道,HR不停地在人才庫網羅人才,與獵頭保持緊密聯系,實際上都是為了,當你的崗位出現異動的時候,可以隨時頂上這個空缺。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的能力與企業的需求適配,企業也能為你提供發展平臺,對于“在職劈腿”的人,HR在招聘的時候不會刻意地區別對待。
除非,你在很短的時間內頻繁跳槽,HR會對你的穩定性產生懷疑,他們會重點關注你再次擇業的心態,看看你是想跟企業攜手走過一段旅程,還是暫時把企業當作一個跳板。
03
對于員工在職劈腿,HR不能放任不管。遇到員工或下屬以各種理由請假面試,HR或上司應該主動與其進行溝通,真誠地傾聽員工的心聲。
如果企業無法為員工提供更好的平臺,不必刻意挽留。強扭的瓜不甜,別浪費了企業的資源,也別浪費了員工的發展機會。請員工把手頭的工作做好,為離職交接做好準備,同時給他面試提供便利。
如何企業和員工還有繼續合作下去的可能,只是由于某些因素,比如薪酬、晉升空間、人際關系等影響了員工的職業體驗,可以考慮通過協商的方式進一步挽留員工。畢竟,請假面試不代表一定會離職,員工離開會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做權衡取舍。
最后,我想說一點,關于“不可替代性”的問題。
對于企業來說,一個員工的“不可替代性”不是指沒人能夠替代他,而是指替代他的成本很高。所以,企業會想方設法降低替代一個員工的成本。這點是HR應該盡早考慮的。
比如有些企業通過流程再造的方式,將一套任務,離散在多個個體或部門之間共享,讓每個人只是企業龐大價值鏈條上小小的一環,大大降低了替代員工的成本。
對于員工而言,“不可替代性”是他的核心競爭力,說白了就是他的技術壁壘。他的技術壁壘越高,替代他的成本越高,他在人才市場上就越有話語權。
整個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充斥著勞資雙方的動態博弈。真正好的勞資關系,是勞資參與者既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也從對方的利益出發,最終達成共識,形成聯盟,互利共贏。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咨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云計劃外部評審團成員。著有以職業生涯個案剖析為基礎的書籍《刻意成長》。書里集中了職業轉型、職業定位、優勢升級、興趣變現、能力重塑等常見的人生發展問題,并給出了具體的行動方案,是為數不多的提供實戰性成長方法論的好書。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