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過去兩個月在數字化轉型上的進步,比過去兩年都要多。”新冠疫情爆發后,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全球員工例會上如是評價。
所謂“數字化轉型”,就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數字化技術和能力,驅動組織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生態系統重構,以實現業務的轉型、創新和增長。
2020年之前,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的創新能量,2020年之后,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確保業務連續性的必要條件,用以支持團隊隨時開展工作,迅速調整應對危機。疫情極大加強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進一步強化了很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意愿。
如今,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全行業的普遍趨勢,數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然而對于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認知,行業專家們持有的觀點又有所不同。
4月26日,在全球硬科技開發者大會(深圳)上,36氪CEO馮大剛、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任紅軍、尚美生活集團CTO石磊在涂鴉智能市場總監黃瑞的主持下,開啟了一場主題為《數智化變革,如何夯實‘數字地基’?》的專家對談,圍繞企業數字化轉型交流了彼此的洞見。
圓桌起始,黃瑞拋出了首個問題:如何打造企業的數字化基因?
石磊認為,對于酒店行業,數字化基因源于對數據的高效利用。酒店行業數字化轉型較早,從門店運營系統到智能硬件部署,都屬于數字化轉型的范疇。尚美集團旗下數千家門店積累了大量數據,如何把數據從“資源”變成“資產”,用數據資產來驅動運營管理,推動業務模式創新,將會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
任紅軍認為,數據采集對于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傳感器是數字化的基礎與前沿,沒有傳感器就很難采集數據。藉由傳感器的系統部署,企業可以夯實自身的數字化基因,對內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對外能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馮大剛表示,媒體的數字化基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把讀者變成用戶,建立用戶關系管理,并主動牽線搭橋,尋求在用戶之間構建合作的可能性。其二,36氪要為數字化布道,向更多企業宣講為什么要數字化,需要怎樣的數字化,并且進一步幫助企業對接實現數字化的資源,優化數字化的結構。
專家們探討的第二個問題是:當前各行業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哪個階段?專業機構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朦朧期、反應期、進展期、沉浸期與成熟期。對每個行業、每個產業甚至每家公司而言,數字化程度都不是一個絕對值,三位專家圍繞自身行業給出了不同答案。
馮大剛認為,媒體行業中很多公司還處在朦朧期,一部分公司處在反應期,最頭部的公司處在進展期和沉浸期。盡管媒體行業已經普遍開始采用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和CMS(內容管理系統),但有兩點普遍做得不夠好:第一,把所有數據相互打通;第二,把數據和商業模式打通。尤其是第二點,這是媒體能進入沉浸期的前提。
任紅軍表示,傳感器及B端物聯網應用現在介于反應期和進展期之間。傳感器應用有20年歷史,但近年來需求量高速增長、供不應求,全社會智慧化需要大量傳感器做數據采集。同樣,B端物聯網解決方案原先也做了很多年,近年來全社會數字化、智慧化的意識明顯比原來高很多,可以看出整個行業正在快速成長,但還沒有真正爆發。
石磊介紹道,酒店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要分2B和2C兩方面來分析。2C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非常快了,用戶普遍在線上訂酒店和進行評價,也帶動了對酒店服務品質的提升,因而是進展期甚至達到更高階段。就2B環節來說,如何以數字化賦能酒店管理還在探索之中,需要通過系統工具進一步解放門店人力成本,把更多時間投入到對客人的服務本身上。就2B層面來看,酒店行業普遍處于反應期,頭部集團可能處于進展期。
將數據從資源變成資產,曾經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整合,如今依托數據中臺和算法模型,企業整合數據的速度正大幅度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科技究竟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石磊舉了一個例子,很多用戶在選擇酒店時會受他人評價影響,然而評價發生在訂單完成之后,對酒店而言存在滯后性,一旦出現差評就無法挽救。如果借助智能硬件和傳感器,將用戶遇到的問題在住中解決,這將極大提升酒店提升服務品質。
同時,石磊還提了另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在配置智能客控和機器人之后,酒店售價會比周邊同類酒店高一些。另外,在完成運營流程的全面在線化之后,從尚美的內部數據可以看出,酒店的運營效率和銷售收入都有明顯提升。通過線上服務和智能硬件的結合,數據能夠沉淀下來,這對酒店而言非常重要。數據與算法模型結合后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任紅軍表示,好的數據除了來自用戶評價,還源于傳感器的物理采集。譬如用于床墊的柔性傳感器,采集了睡眠數據之后上傳云端,當用戶入住酒店后自動調整床墊的硬度和氣壓,提供家里床墊般的舒睡感受,這就是傳感器的價值之一。
另外,漢威科技服務了大量燃氣和自來水公司,開發了很多垂直行業的管理軟件。通過傳感器和管理軟件的軟硬結合,可以進行數據深度挖掘,提升行業運營效率,為高效節能貢獻價值,譬如自來水公司就因此提升了10%的效率。任紅軍總結,能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技術才是好技術。
馮大剛坦言,科技對于媒體行業的內容傳播非常重要。他引用傳播學大師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的觀點:媒體即媒介,媒介的背后其實本質上是技術的變化。
內容傳播多年來發生了一次又一次根本性的變化,而且這個變化跟每個人都相關。比如說博客的時代,到微博、微信的時代,到今日頭條的時代,再到短視頻的時代,載體發生了巨大變化,整個傳播的邏輯和算法,背后的數據、內容與人的關系,都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如果沒有數據和內容的深刻結合,這些是不可能實現的,也不會有字節跳動這樣數千億美元的媒體公司存在。
對36氪而言,數字化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千人千面的推薦上,針對不同的投資人、創業者都會有不同的推薦,除了興趣維度外,還發掘了工作需求維度、機會維度和商業維度;其次,大規模線上直播幫助36氪抵御住了疫情的沖擊;另外,36氪搭建了一個大型的數據庫,為企業、政府、研究機構提供精準對接從而創造價值。
海外開啟數字化轉型的時間較早,很多行業轉型進程領先國內2到3年,專家們以此為參考進行倒推,預測國內各行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周期。
石磊認為,盡管其他行業海外的數字化程度可能領先于國內,但酒店行業存在一定特殊性,數字化和科技化程度普遍高于歐美的酒店集團,譬如頭部的華住集團已經完全是一家技術驅動的酒店管理公司。如今酒店行業的頭部集團都很重視數字化投入,希望通過數據驅動,可以管理1萬家、2萬家甚至5萬家酒店。對于酒店這種注重線下服務和人員要求的行業來說,不經由數字化驅動是無法實現超大規模管理的。因為全行業都在往數字化的方向邁進,可能未來三、五年就能實現成熟的數字化轉型。
任紅軍認為,盡管當下物聯網應用的客戶市場越來越成熟,行業也進入了應用爆發期,但數字化是社會底層改造,仍然需要耗費比較長時間。另外,相關行業仍保持著高增速,但成熟期往往意味著增速放緩,這也能佐證行業的成熟期并沒有來到。任紅軍預測,未來行業還需要經歷10年的高速成長,才可能進入成熟期。
馮大剛表示,在研究大量商業模式的迭代后,發現人們總是高估2B的數字化轉型速度,低估2C的速度。另外,在數字化轉型的調研中,他發現行業普遍存在這幾個特征:南方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和接受程度往往比北方企業高;集中在園區內的企業普遍比分散的企業高;競爭激烈的行業(譬如工業和制造業)普遍比缺乏競爭的行業高。
由此,馮大剛得出了一個結論:數字化的成熟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時間,很多時候需要企業管理層的更迭,從一代企業家變為二代企業家,因為后者更天然地接受數字化的觀點。要實現這一結果,短則5年,長則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