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上穴位有三百多個,此外還有幾百個奇穴,數(shù)量繁多,讓人找不到頭緒。針灸大家周楣聲先生在所著《針灸穴名釋義》一書中,就詳細闡述了穴位的命名方法以及具體穴位名稱的含義,總的來說,穴位有以下幾個規(guī)律:
取象比擬
- 與天文星象和氣候比擬命名:天象和氣候自然是古人取穴命名的內(nèi)容之一。如日月、上星、天樞(北斗第一星)、四滿(地氣充盈上與駟星相應(yīng))。
- 與地理地形比擬命名:借用地理山川的地名、地形與孔穴所在的地表相比擬,這更為多見:山洼無水之處為谷:如合谷、陽谷、陰谷;山洼流水之處為溪:如陽溪、后溪、太溪;水所止處為池:如風(fēng)池、曲池;百川皆歸之處為海:如氣海、血海;淺洼水草之地為澤:如尺澤、少澤;水之細流處為溝:如支溝、水溝;水從地出為泉:如涌泉、陰陵泉、陽陵泉;深潭為淵:如太淵;大川為瀆:有中瀆;深凹有水之處為井:如天井;又有土之高者為丘:如商丘、外丘、梁丘;大丘為墟:如靈墟;可通行之處為道:如水道、神道、靈道;地理上的門戶為關(guān):如內(nèi)關(guān)、外關(guān)、上關(guān)、下關(guān)、腰陽關(guān);又有直接用山川的名字命名:如昆侖、太乙。
- 參照動植物命名的伏兔、魚際、鳩尾、鶴頂。
- 與居處和社會形態(tài)比擬命名:王者所居謂之宮:如聽宮、勞宮;人民聚居之處為都:如中都、大都、陰都;財富與人口集中之處為府:如風(fēng)府、少府、中府;高大門觀謂之闕:如巨闕、神闕;寬敞明亮的居室謂之堂:如玉堂、神堂;堂前門內(nèi)謂之庭:有神庭、內(nèi)庭、中庭;廳堂以外的走道謂之廊:如步廊;通風(fēng)采光之處謂之窗:如天窗、目窗;人可出入、聲可通達之處謂之門:如命門、耳門、風(fēng)門;門之半者謂之戶:如氣戶、魄戶;煙囪謂之突:有天突,水突,扶突。
- 以人體臟象的官制比擬命名:如心為君主之官,而紫宮、神庭、玉堂、神堂,即指為君主所居之宮室。如膀胱為水液藏聚的州都之官,得氣化而能出,氣海,水泉,水道等穴,皆可與之相應(yīng)。
部位審形
- 以所在與鄰近部位推理命名,以各種俞穴為多,如膀胱經(jīng)上的穴位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膀胱俞等等,都是在相對應(yīng)的器官附近。
- 以人體局部形象推理命名,根據(jù)名稱就可以聯(lián)想到大體位置,如頭面部的頭維、印堂;四肢的腕骨、足三里、肘髎穴。軀干的腹結(jié)、腰眼、肩井。
- 以孔穴的功能推理命名,根據(jù)孔穴的功能及作用,給予相應(yīng)的名稱,如補血的血海、能治流口水的承漿穴、通鼻竅的迎香穴等等。
- 以取穴時的特定體位推理命名:如支正,支溝、伏兔。
- 以經(jīng)穴的彼此關(guān)系命名:
- 肺俞旁開1.5寸為魄戶,對應(yīng)“肺藏魄”;
- 心俞旁開1.5寸為神堂,對應(yīng)“心藏神”;
- 肝俞旁開1.5寸為魂門,對應(yīng)“肝藏魂”;
- 脾俞旁開1.5寸為意舍,對應(yīng)“脾藏意”;
- 腎俞旁開1.5寸為志室,對應(yīng)“腎藏志”;
- 同時“戶、堂、門、舍、室”又是房屋結(jié)構(gòu)。
其他零星命名法
因重視而推崇命名,如孔最。
按語
穴位命名體現(xiàn)了古人的基本思想,周老認為,了解穴位的含義能由表知里,顧名知用,見名定位,提高學(xué)養(yǎng)。穴位雖然有很多,但家庭常用的穴位也不過幾十個,甚至掌握幾個關(guān)鍵的大穴也能養(yǎng)生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