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防部曾于2019年7月4日向印度國會遞交了耗資170億美元采購114架中型多用途戰斗機的項目計劃(MMRCA2),目前印度空軍將此計劃調整為引進外國先進技術,進行本土生產,但“尚未確定最終細節”。印度國防部表示,正式預算撥款明年某個時候到位,屆時將根據印度國防采購委員會2017年5月批準的戰略合作伙伴政策(SPpp)啟動該項目。
根據SPpp政策,生產這一中型多用途戰斗機的本國私營原始設備制造商(OEM)需經印度政府批準,印度政府將在近三年內進行招標。印度空軍要求,本國私營OEM在合同簽訂后的12年內完成114架戰機的交付。
目前,印度本國私營企業都沒有生產過戰斗機,但塔塔先進系統公司(Tata Advanced Systems)、阿達尼集團(Adani Enterprises)、信實國防公司(Reliance Defence)、馬欣德拉防務公司(Mahindra Defence)、巴拉特鍛造有限公司(BFL)都表現出參與競標的意向。
印度空軍還表示,印度政府于2018年6月向外國OEM發布中型多用途戰斗機信息征詢書(RFI)。信息征詢的內容包括:戰斗機的設計、開發、生產和維修技術轉讓,飛機加裝武器、系統、傳感器的性能要求,以及隱形技術、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航空電子設備、電子戰系統和發動機的技術轉讓等問題。做出回應的外國公司包括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達索航空公司、薩博公司、空客公司、俄羅斯飛機公司和蘇霍伊公司。
印度國防分析人員表示,任何技術轉讓協議都會給OEM帶來商業利益,“技術轉讓程度仍然由原始設備制造商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