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5000公里未必需要更換一次機油和濾芯。
非常測試之135
由于每款車使用環境不同,很多汽車生產企業出于保險考慮,建議汽車投入使用之后,每隔5000公里就更換一次機油和濾芯。我們對廣州網約車進行小范圍的調查,發現都有按照這一要求進行保養。因為,網約車使用頻次高,每個月要跑約3000多公里,動力總成系統負荷大。為節省開支,駕駛員會選擇國產機油和濾芯。那么,假如用車頻次并不高,用車環境也不惡劣,私家車是不是也該遵循5000公里更換一次機油的頻次?我們對此進行了測試。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偉力
此次測試,在更換機油和濾芯之后,從5000公里開始,每隔1000公里,就對機油進行檢測,一直到11000公里(機油警示燈亮起)。檢測內容包括機油量是否處于正常范圍、機油是否變質。檢查機油量主要是通過機油尺,(每輛車都配有尺,目的就是讓車主檢查機油量)。有很多車主沒有檢查機油尺的習慣,機油燈不亮或是不到換油時間,便不會考慮機油問題。事實上,每隔一段時間檢查一次機油尺并非費事。而判斷機油是否變質,要觀察機油的流動性、潤滑性和色澤。
5000~8000公里:
機油量正常 性能品質未衰減
本期測試車輛每個月行駛里程約400公里,除車主上下班代步,就是周末去一趟超市,甚少長途自駕。這也是廣大車主典型的用車情況。
從5000公里一直到8000公里,我們檢測到,機油量一直處于正常水平,也就是機油量始終處于機油尺下端的MAX-MIN標記之間。沒有大幅增多,也沒有大幅減少。估計有人會奇怪,隨著行駛里程增加,機油量不應該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事實上不是,在使用過程當中,會有些許油氣跑到潤滑系統當中,造成機油的增加,這種現場通常被稱為“竄氣”。前些年,有些東風本田車輛就是因為在寒冷天氣下使用,有機油異常增加的現象而不得不實施大范圍的召回。另外,在使用過程中,機油會因為損耗而略微減少。但假如機油越用越少,還沒到保養周期,就需要添加,就要檢查是否漏機油。漏油多數是因為油封損壞,只要檢查油封并進行更換即可。此次測試,測試車輛從5000公里到8000公里,機油量只是略微減少,這是正常損耗。
在機油性能方面,我們檢測之后發現,5000公里到8000公里,機油的潤滑性、品質和顏色沒有出現大幅度的變化。我們準備了兩個一次性小水杯,其中一個盛有待檢測的機油,另外一只空放在桌面上。將盛滿機油的小水杯舉高30~40厘米并傾斜,讓機油緩慢流到空杯當中,觀察流動情況。我們觀察到,機油的流動大體還是細長、均勻和連綿不斷。沒有出現忽快忽慢,時而有大塊流下的現象。這說明,機油的性能沒有因為行駛里程的增加而出現大幅度的衰減,機油本身沒有出現變質。我們還將機油在大拇指和食指指尖反復研磨,能清晰感受到有潤滑性、磨屑少、無摩擦。將機油滴點在白紙上,發現機油仍呈現黃色。這些都說明,正常使用,只要環境不會過于惡劣,無需5000公里更換機油,到8000公里都可以正常使用。
8000~12000公里:
能夠使用,但機油品質有下降
在測試車輛行駛超過10700公里的時候,儀表盤上機油警示燈就亮起了,車輛系統提醒車主要及時更換機油。我們深悉,車輛安全系統的提醒都有一個安全的冗余量,就像油燈亮起時還能跑50公里,機油警示燈亮起時,車輛還可以跑個300~500公里。當然,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使用到最后。
我們在9000公里進行機油檢測的時候,發現機油流動性、潤滑性要比之前的要差很多。在10000公里的時候,滴在白紙上觀察,發現機油有發黑的現象,這說明機油正在快速的退化。我們還卸下了機油箱蓋,并將箱蓋與水平成45度角。對照陽光,觀察機油情況。當機油使用超過10000公里,在光照下,可以看到潤滑油中含有磨屑,這意味著要更換機油。
[測試總結]
測試之后,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可以適當延長機油的使用里程,不一定非得5000公里就保養一次,而可以更長。延長機油使用里程,可以降低更換機油的頻次,進而降低機油的使用量,這也是保護環境的一種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本次測試的車輛使用的是全合成機油,這對于其延長機油使用時間有一定的幫助。但我們也不推薦車主硬著頭皮選擇全合成機油,而是根據車輛使用手冊的推薦來選擇合適的機油和油量。
來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