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魚和鱸魚這兩種魚的刺少,都是人們平常喜歡吃的魚,那么這兩種魚哪個營養價值高?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它們分別有什么營養價值吧。

黃魚
黃魚是大黃魚和小黃魚的通稱,這種魚體背呈黃色,頭大,尾巴狹窄,棲息在外海,春季游向近海產卵,鰾能發聲,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瑩潔如玉,叫魚腦石,從前人常取石作為玩物,所以人們也將黃魚叫做“石首魚”。
夏季端陽節前后是大黃魚的主要汛期,清明至谷雨則是小黃魚的主要汛期,此時的黃魚身體肥美,鱗色金黃,發育達到頂點,最具食用價值。清人汪琬的七絕《有客言黃魚事記之》道:“三吳五月炎蒸出,楝樹著雨花扶疏。此時黃魚最稱美,風味絕勝長橋鱸。”大、小黃魚的營養均很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延緩衰老。
中醫認為,黃魚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欲不振及婦女產后體虛有良好療效。
《本草綱目》中記載:黃魚飲咸水而性不熱,且無脂不膩,故無熱中之患,而消食理腸胃也。
不過,哮喘病人、過敏體質者應慎食黃魚。此外,也不能與中藥荊芥同食。
【冬筍雪菜黃魚湯】
【主要食材】:冬筍、雪菜、豬肉、黃魚
【制作方法】:
將黃魚去鱗、除內臟,洗凈;冬筍切片,雪菜洗凈切碎;豬肉洗凈,切片備用。
將花生油下鍋燒熱,放入魚,兩面各煎片刻后盛出,鍋中留底油,撒入蔥、姜爆香,加入清湯,放入冬筍、雪菜、肉片、魚,加入料酒和食用鹽。
先用武火燒開,后改用文火燒15分鐘,再改用武火燒開,揀去蔥、姜,最后撒上胡椒粉,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補氣開胃、填精安神。適用于體虛食少和肺結核,以及手術后病人的營養滋補。

鱸魚
鱸魚別名花鱸、鱸鮫、花寨、板鱸、鱸板。古代詩人曾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的詩句稱贊其體態和味道。
鱸魚的嘴很大,一條尺把長的鱸魚,開口可以放進一個拳頭。春暖之時水草叢生,它潛藏在草中央的水窟中,以它為圓心,大約兩米的半徑都是它的疆界,假如有其他魚出現,鱸魚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因此常發生魚被吃了還沒明白過來的事情。
鱸魚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鱸魚性平,可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化痰止咳,且可治胎動不安、產后少乳等癥。若手術后食用亦能促進傷口生肌愈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對于準媽媽和產婦來說,吃鱸魚是一種既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的營養食物,是健身補血、健脾益氣和益體安康的佳品。
另外,鱸魚血中還有較多的銅元素。銅能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并參與數種物質代謝的關鍵酶的功能發揮。
《本草綱目》:松江鱸魚,補臟,益筋骨和腸胃,益肝腎,治水氣,安胎補中。《食療本草》:鱸魚能安胎、補中,作膾尤佳。
在民間,人們會用鱸魚與蔥、生姜煎湯服,治小兒的消化不良癥。而以鱸魚作羹,既是一道美食,又是一道藥膳
【鱸魚羹】
【主要食材】:鱸魚、蔥末、姜末。
【制作方法】:
鱸魚洗凈,放入盤中。
把魚盤放在蒸鍋內,蒸數分鐘。
輕輕將魚移于鍋中,加入蔥末、姜末、鹽、黃酒及適量清水煮沸至肉熟,最后用濕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補中,安胎。春季食用,能使身體強健、食欲增加,改善春困癥狀。
秋末冬初是吃鱸魚的最好時令。這時的成熟鱸魚特別肥美,魚體內積累的營養物質也最豐富。食用鱸魚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和乳酪一起食用。
綜上所述,黃魚和鱸魚的營養價值都很豐富,有相同之處,也自有其不同之處,硬性去比較哪個的營養價值高,還真不太好比較。
在生活中,對于一般的人而言,新鮮的黃魚和鱸魚都可換動著吃;而對于有特別需要的人,則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與口味來選擇,但需注意兩種魚的食用宜忌就可以了。
生活是很真實的柴米油鹽,一簞食,一瓢飲。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笑笑的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