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總喜歡把手指
掰得“咔咔”響
尤其是在
小學或者初中的時候
總覺得
把手指頭弄出“咔咔”的響聲
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有人說
經常這樣做
對手指關節不好
也有人說
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那么
這樣做對手指究竟有沒有危害呢?
掰手指又為什么會發出
“咔咔”的聲音呢?
今天就一一說明白
為什么掰手指會發出“咔咔”聲?
掰手指時產生的“咔咔”聲,在醫學上被稱為“彈響”。
彈響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是因為人體各個關節之間都有個稱為“關節腔”的空隙,里面充滿著潤滑關節的液體,而液體里面還會有一些空氣。
當我們掰手指的時候,關節腔內空間會出現突然的改變,導致出現明顯的腔隙,這時液體內的氣體就會快速向產生的腔隙中擴散,與液體一道發出清脆的“咔咔”聲。
掰手指會對手指關節產生危害嗎?
彈響能夠刺激關節周圍的毛細血管以及末梢神經等,從而加速關節處的血液循環。
所以,偶爾掰掰手指,并不會導致關節損傷,也不會引發關節炎。
另外,偶爾掰掰手指和關節粗大也無直接關系。關節粗大的本質是關節損傷后的骨質增生,既然偶爾掰手指不會導致關節損傷,那自然也不會導致關節粗大。

看完上面這些,終于可以放心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偶爾掰手指并不會對關節產生危害,但是彈響在醫學上又分為正常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兩種,正常性彈響無需過于擔心,但是病理性的彈響就要注意了。
如何區分正常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
正常的生理彈響識別:
1、只在突然牽拉或屈折時出現;
2、同一部位,很少連續出現2個及以上的彈響;
3、聲音一般比較清脆,不含有混和聲響;
4、牽拉或屈折時常會有輕微疼痛、不適感,隨后即可消失。
如果同時滿足上面的4個條件,即為正常的生理性彈響,否則就是病理性的。
這些疾病可能會導致病理性彈響!
膝、肩、髖、踝等處關節最容易出現問題,是最常出現病理性彈響的部位。
1、膝關節處:以半月板損傷為多見;
2、肩關節處:可由肌肉拉傷所致;
3、腳踝處:一般可能是肌腱損傷導致。
經常掰手指有哪些危害?
掰手指是伴隨著關節摩擦的,如果短時間過于頻繁掰手指,幅度又比較大,就會很容易影響到關節的健康。
1、關節炎
摩擦的急劇增加,會使關節產生慢性炎癥,最終有可能發展為關節炎。
2、關節粗大
經常掰手指,會使關節損傷、對韌帶和關節囊形成牽拉刺激,最終導致骨質增生以及關節囊和關節滑膜的肥厚。
這些最終都會導致關節的粗大。
3、急性損傷
經常掰手指可能會一不小心用力過猛,導致關節周圍的韌帶產生急性損傷或是肌腱錯位等。
如果真的很喜歡掰手指,也要控制,不要上癮。
平常應如何養護手指?
1、減少接觸冷水,特別是冬天;
2、佩戴手套等護具來保護指關節;
3、適當的關節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4、適當的鍛煉:能夠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增加關節穩定性。
講完了手指響的原因,很多小伙伴又說,為什么有的時候膝蓋也會響呢?這又是什么呢?
為什么膝蓋會經常響呢?
生活中最常見的彈響就是膝關節的彈響,醫學上稱為“彈響膝”。
如果能經常聽到膝蓋彈響,那么說明你可能需要運動了。這是因為彈響膝更容易在缺乏運動的人身上出現,這些人關節腔內的液體太少導致的。
正常的彈響膝對人體影響很小,但如果能感覺到顯著的疼痛,就需要去醫院進行檢查了。
綜上所述
偶爾的掰手指
并不會對關節產生危害
但是一定不要經常掰
避免對關節造成不必要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