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北京退休,醫保要補15年,是否劃算?
這個問題涉及的是北京地區城鎮職工一次性補繳醫保費用,享受退休人員醫保待遇,劃不劃算的問題。我認為首先要看你是否具有補繳的資格,才能探討劃不劃算,否則沒有意義。
在能補的前提下,再看投入和產出,用數據和心態說話。至于劃不劃算,因人而異,答案不絕對。我認為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是劃算的。
一、北京地區醫保退休規定
目前在北京地區,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想享受退休人員醫保待遇,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男同志至少要交滿25年,女同志至少要交滿20年才行。
符合上述條件規定的話,就不用再繼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用,每個月在北京銀行的醫保個人存折賬戶里只扣3元的大病統籌互助金,即可終身享受退休人員醫保報銷待遇了。
并且每個月醫保機構還會給你北京銀行的醫保個人存折賬戶里返錢。每月系統自動扣除3元的大病統籌互助金后,70歲以下,每人每月返97元,70歲及以上,每人每月返107元。
二、在北京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醫保繳費年限不夠,該怎么辦
在北京地區,遇到這種情況,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政策是不同的。
1、有北京戶口:養老和醫療可同時退休
如果你有北京戶口,無論繳費年限差多少年,在養老保險滿足退休條件的前提下,都是可以一次性補繳的。
如果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不夠,那就繼續繳費,等交夠養老保險,符合養老退休規定時再說了。
2、沒有北京戶口
如果你沒有北京戶口,就比較麻煩了,需要區分以下不同情況:
(1)養老保險滿足北京退休條件,北京地區醫保繳費年限夠10年:養老和醫療可同時退休
首先要看你之前的醫保累計繳費年限是否夠10年。如果夠10年,在養老保險滿足退休條件的前提下,允許一次性補繳。養老和醫療可以同時退休。
(2)養老保險滿足北京退休條件,北京地區醫保繳費不夠10年:養老按時退休,醫療延時退休
養老可以按時退休,醫保則要延時退休。也就是說,可以領取養老金,但不允許一次性補繳醫保,只能繼續繳費。什么時候交夠最低年限,什么時候享受退休人員醫保待遇。
(3)養老保險沒有達到退休規定,但在北京地區的養老保險已滿10年:養老和醫療都要療延時退休
養老和醫療都要延時退休,均不能一次性補繳,都要繼續繳費。什么時候交夠年限,什么時候享受退休待遇。
養老年限夠了的時候(累計15年),享受養老的退休待遇,領取養老金。
醫療年限夠了的時候(男25年,女20年),再享受退休人員醫保待遇。繼續繳費期間,醫保報銷待遇等同于在職職工。
(4)養老保險沒有達到退休規定,在北京地區的養老保險不滿10年:養老和醫療都無法在北京退休
這種情況下,養老和醫療都無法在北京退休。只能轉移或退保清算。
如果打算轉移,可把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轉移到自己的戶籍地,或最后一個養老保險繳費滿10年的地區,二次處理后續事宜。
屆時,要按退休待遇領取地的政策辦,和北京的政策無關。
如果退保清算,只能拿回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以及北京銀行醫保個人存折里的錢。用人單位繳納的統籌部分的錢,就和你無關了。
三、醫保要補15年,是否劃算?
先看看需要補多少錢,再討論是否劃算。
1、醫保補15年,多少錢?
醫保的補繳標準各地有不同規定,要在哪兒說哪兒的話。
北京地區的規定是:
醫保補繳金額
=(退休時本人最后那個月的繳費基數*120%*12%+3)*需要補繳的月數
并且是個人負擔全部費用用人單位不需要為此掏錢。15年就是180個月。至于本人最后那個月的繳費基數就因人而異了。我們按目前的最低標準,保守估算,看補繳15年,需要多少錢?
北京醫保繳費基數的下限是社平工資的60%。2019年上半年仍在執行的是2017年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月社平工資8467元的60%,也就是5080元。
自2019年7月起,將執行新的標準,將按2018年全社會口徑的社平工資7855元的60%執行。
目前醫保補繳繳費金額(15年)
=(退休時本人最后那個月的繳費基數*120%*12%【含統籌10%,個人2%】+3元【大病統籌】)*需要補繳的月數
=(5080*120%*12%+3)*12*15
=132213.60元
這是按目前的數據,按最低標準,也就是按最保守的情況估算的。繳費基數越高,補繳的金額越多。北京的情況,目前補繳15年的醫保至少要13萬元~14萬元。
不過這只是參考數字,是北京當下的標準。看你什么時候補了。什么時候補,按什么時候的標準算。在哪個地區補,按哪個地區的標準來。不能簡單對號入座。
2、13萬~14萬補醫保15年,是否劃算?
可以這樣講,補繳醫保需要投入的數據,具體到每一個人的頭上都是確定的。至于產出則不確定,誰長著前后眼呢?劃不劃算,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1)極端健康人群或短命的人
先看看極端健康的人群,理論上可能發生的極端情況吧。
如果你十分健康,后半輩子離醫院遠遠的,甚至根本沒去看過病,拿過藥。那么退休后,你能拿回的就是每個月醫保卡個人賬戶的返款。70歲前每月97,70歲及以后,每個月107元。
假如是50歲退休的女同志,退休后活了30年,那么大致可以拿回3.6萬元。假如你是60歲退休的男同志,退休后活了20年,那么大致可以拿回2.5萬元。
短命的人,就不用說了吧?肯定不劃算。總之,短命的人,不愛生病的人,生病少的人,不劃算。(說到這兒,有點兒哭笑不得)
結論:這類人群,從經濟角度看,虧了。
提醒:問題是,人吃五谷雜糧,有幾個人不會生病?尤其是退休后的老年人。所以這種情況是小概率事件。問題是,誰長了前后眼,知道自己哪天沒?
(2)常年慢性病人群
這部分人群,沒有要命的病,但常年病病殃殃的,是醫院的常客。有些人年輕時就已經這樣了。而退休以后的人,年齡越大,就越容易成為這種人。有沒有醫保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北京地區退休人員年度內門診報銷起付線1300元,報銷比例為85%起,報銷上限2萬元。住院起付線第一次1300元,第二次起650元,報銷比例90%起。上限30萬。
要知道這是一年之內的限額。假如補繳15年的醫保花了15萬,再加上之前你交的醫保費用,投入了多少呢?你退休以后的幾十年里,可以得到多少報銷回報呢?再加上醫保卡個人賬戶的返款呢?
那就不一定了,因人而異。人的壽命不同,健康狀況不同,結論不同。越愛生病,越常去看病,還活得久的人,越容易早會本,越劃算。
結論:這類人群,從經濟角度看,有的人會虧,有的人會賺。一人一本賬。
提醒:不是每個月都會補繳醫保,都會補繳14萬~15萬,所以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賬。到底劃不劃算,有多劃算,生命畫上句號,就知道確切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