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4日訊(編輯 黃君芝)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世界衛生組織(WHO)和隸屬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周五發布了關于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
整體而言,這些機構宣稱,阿斯巴甜是一種“可能的致癌物質”,但在已商定的水平下食用仍然安全。根據這份報告,IARC援引對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導致人類致癌的物質(“2B類”),JECFA則重申了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造(化學)甜味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泛用于各種食品和飲料制品,包括減肥飲料、口香糖、明膠、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麥片、牙膏和止咳藥水和維生素咀嚼片等藥物。而隨著人們對健康以及控制體重愈發重視,阿斯巴甜也被越來越多地添加到各類無糖飲料(例如可樂)中。
“癌癥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癥。正在不斷擴大科學探索,評估癌癥的可能誘發或促進因素,以期減少患病數和人類死亡,”世衛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司長Francesco Branca博士說。“對阿斯巴甜的評估表明,雖然在常用量方面安全性不是主要問題,但已對潛在影響作了描述,需要通過更多更好的研究來進行調查。”
“如果消費者面臨選擇是喝添加甜味劑的可樂還是加糖可樂的決定,我認為應該考慮第三種選擇——那就是喝水。”他補充說。
WHO報告稱,上述兩個機構的審查既獨立又相互補充,目的是評估與食用阿斯巴甜相關的潛在致癌危害和其他健康風險。這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首次對阿斯巴甜進行評估,也是JECFA對其開展的第三次評估。經過審查現有的科學文獻,兩方面的評估都指出癌癥(和其他健康影響)方面的現有證據存在局限性。
IARC根據人類癌癥(特別是肝細胞癌這種肝癌)方面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類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第2B組)。在實驗動物中發現的致癌證據也有限,與導致癌癥的可能機理有關的證據同樣有限。
JECFA則得出結論,所評估的數據表明沒有充分理由改變以往確定的阿斯巴甜每公斤體重0-40毫克這一每日允許攝入量。因此,委員會重申,人們可在這個每日限量內放心食用。
例如,假設沒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攝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減肥軟飲料,一位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飲用9-14罐以上才會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
目前致癌證據仍有限
IARC的危害確認工作,是通過確認一種物質的具體特性及其造成危害(即癌癥)的可能性來了解其致癌性的首個基本步驟。該機構分類反映了某種物質是否會引起人類癌癥的科學證據的強度,但它們并不反映在特定暴露水平下發生癌癥的風險。
“人類和動物致癌性的證據有限,致癌性如何發生的機理證據也有限,這一發現強調了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來完善我們對食用阿斯巴甜是否構成致癌危害的理解,”來自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專著規劃的Mary Schubauer-Berigan博士表示。
世衛組織食品和營養標準和科學建議處處長Moez Sanaa博士指出,“聯合專家委員會還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考慮了癌癥風險的證據,并得出結論,食用阿斯巴甜與人類癌癥之間存在關聯的證據并不令人信服,”
他表示,“我們需要開展更好的研究,在現有隊列中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并重復開展飲食問卷調查。我們需要開展隨機對照試驗,包括與胰島素調節、代謝綜合征和糖尿病相關的機理途徑的研究,特別是與致癌性相關的研究。”
WHO強調,它們將繼續對新的證據進行監測,并鼓勵獨立研究小組進一步研究阿斯巴甜暴露與消費者健康影響之間的潛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