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年輕媽媽變美了。她們開始化淡妝、穿裙子、買高跟鞋。這是《2021中國農村女性就業調研報告》的一個新發現:60.9%的農村就業女性出門會化淡妝。
5月8日,華中師范大學農村研究院農村婦女研究中心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中國婦女報和中國婦女網、北京益創鄉村女性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發布這一報告。
報告指出,互聯網下沉帶來的數字就業下沉,因有利于發揮女性優勢,讓越來越多農村女性在家門口就業,隨著經濟獨立,家庭地位提高,人也自信起來。超過6成受訪者表示,她們出門會化淡妝。

報告顯示,走出家門工作的農村女性,變化的不僅是外表。相比于老一輩只關注后代,78.2%的受訪者表示現在開始懂得對自己好了。
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介紹說,隨著互聯網一起下沉的數字化就業,有的是因互聯網平臺經濟爆發式增長創造的數字新職業,如在線云客服、人工智能訓練師等,有的是互聯網商業模式下沉帶來的新就業空間,如物流、電商直播等。
報告顯示,這些數字化就業因強調耐心、責任心、溝通力,女性成為了絕對主力。比如貴州、陜西、山西等多個縣政府引入支付寶數據標注項目,在當地招募的人工智能訓練師中,62.3%為女性。螞蟻云客服招募及培訓的在線云客服,72%為女性。村淘直播主播中,53%為女性。
這些數字就業機會還有兩個特征:大量機會集中在中西部縣鎮,收入普遍高于當地平均線。比如貴州、陜西的人工智能訓練師平均月收入為3100元,且享有社保、醫保等國家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數字就業都集中于第三產業,辦公環境和城市白領相似,且因有互聯網屬性而顯得“高級”,這些特征加持了從業者的社會地位和熟人社會中的認可度。調研團隊面訪的50余名女性都表示,丈夫、婆婆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還很樂于在外面夸媳婦能力強。
報告數據還顯示,超7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家庭地位有所提升,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有工作,能賺錢了”。
調研項目組成員陳瓊博士對記者表示,農村女性的精神狀態變得更自信、積極,還會直接影響到她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耐心程度。已有研究顯示,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村女性,其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要高于母親從事農業的子女。因為前者更能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加大對子女的教育投入。
河北蔚縣桃花鎮的鞠影哲就把女兒送進了衡水一所知名民辦學校,盡管每年學雜費高達3萬,但她覺得值。這位從內蒙古遠嫁過來的80后,曾經串個門都會被婆婆追問。自從2014年抓住電商下沉的風口,承包起村里的提貨點,從2個發展到7個,不但把老公拉回來一起干,還雇了4個人手。
鞠影哲說自己現在不化妝不洗頭就不出門,她希望給女兒做好榜樣,“從小懂得好好對自己,愛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