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正值瑞思教育成立十四周年,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發表題為《十四年,韶華已至》的公開信,并在信中分享了她對于從事教育事業的思考:做教育要做符合未來需求的教育,要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戰略定力,也要擁抱科技時代的新工具。

從90年代,中國致力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對新型人才需求激增,到千禧年后,中國崛起,經濟、文化多個方面影響全球,國家對于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提高,中國的素質教育發展也相應走過了從開展實施到蓬勃發展的重要歷程。
2006年,素質教育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上升為不可或缺的國家意志。次年,瑞思教育成立,以“全人教育”理念乘上素質教育浪潮,十四年間,瑞思培養了上百萬學生,“瑞思的十四年也是中國素質教育從啟蒙到成長的十四年”,王勵弘說。
如今,在數字科技的助力下,素質教育和瑞思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王勵弘表示,中國的素質教育在數字科技的助力下,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行業將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繁榮時代,這也將是孕育瑞思成長第二曲線的最佳環境。
以下為公開信全文:
十四年,韶華已至
各位親愛的瑞思伙伴:
時光流轉,瑞思的十四歲生日已來。十四年中,大家攜手同行,見證了中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經歷了素質教育行業從初期的曲高和寡到進入黃金時代的成長周期。當下,國家的素質教育方向越來越明晰,評價標準體系的改革越來越完善,這對于投身素質教育十四年的瑞思人來說,不僅是對我們堅持事業的肯定,也對我們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我們正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角色,培養什么樣的下一代,在瑞思十四周年之際,我想向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一部教育史是一個國家振興發展的歷史寫照
一部教育史是一個國家振興發展的歷史寫照。瑞思的十四年也是中國素質教育從啟蒙到成長的十四年。
90年代,中國積極加入世貿組織,深化改革開放,致力于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新型人才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源。1999年,國家提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這一年也成為中國素質教育開展實施的元年。
千禧年后,中國崛起,經濟、文化多個方面影響全球。國家對于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提高,教育的價值取向向以人為本趨近。2006年,素質教育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上升成為不可或缺的國家意志,素質教育此刻迎來蓬勃發展的起點。
瑞思成立于2007年,成立伊始,就將“全人教育”理念作為企業奠基的基礎,這與國家倡導的教育發展方向不謀而合。當時的瑞思在業內很“酷”,像是一股先鋒力量,勢不可擋。
到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過去高速成長依賴的人口紅利已轉變為人才紅利。中國的素質教育在數字科技的助力下,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行業將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繁榮時代,這也將是孕育瑞思成長第二曲線的最佳環境。
十四年瑞思桃李滿天下
經過十四年的素質教育耕耘,瑞思累計培養了上百萬名學生,桃李滿天下。過去瑞思培養的學員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的新青年,他們超出社會預期的表現,每每令人驚嘆:受益于互聯網“原住民”的身份,00后在前沿科技與互聯網的應用上更加游刃有余,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豐富的創造力;素質教育內容多元化帶來的“見多識廣”,讓00后對國家文化有著更全面的理解,更加具備民族自信;生活環境更優渥、整體教養程度提升,讓更多00后有精力、有意愿參與到志愿服務和公益慈善活動中……這些都是素質教育進步的體現。
而現在的瑞思小學員們亦是如此,他們會向聯合國致信呼吁全球野生動物的保護;會親身參與到城市規劃實踐中來,用3D打印技術創造的“未來城市”成功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新冠疫情期間,他們為正在疫情中經歷磨難的武漢人民及白衣戰士們加油打氣,用拒食野生動物的公益接力彰顯擔當…….這些孩子們向世界展示著優秀的思維能力、性格能力以及未來領導力,站在時代的舞臺上自信發聲。
回顧十四年教育之路,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做教育要做符合未來需求的教育:做教育要“站在未來看現在”,立足未來,謀劃當前。瑞思十四年一直堅持用先進的理念去做素質教育,強調對孩子性格能力、思維能力、未來領導力的培養,比如在瑞思的項目制學習中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分工,這種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的機制能夠讓孩子主動思考、調動資源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瑞思也強調運用跨學科的學習為孩子培養交響力,希望孩子們能夠通過聯想、整合能力達到觸類旁通,這樣他們在面對一個高速發展、充滿未知的世界時,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位置。
做教育要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戰略定力:做好的教育產品和服務要精耕細作,絕不是簡單的“爆品思維”。教育本質上是“言傳身教”,是心靈的喚醒和情感的連接,這些需要教育工作者靜下心來打磨沉淀,再轉化為個性化的服務交付用戶。我覺得大家應該用長期主義的視角去看教育行業的發展,看用戶規模、增量這些數據之外,也要理性思考產品的價值,能不能帶給孩子素質的提高、能力的成長,能不能真正對孩子未來產生積極的影響。只有有價值的教育產品最終才能在市場上留存下來,發展壯大。
做教育要擁抱科技時代的新工具:瑞思在2020年提出了數字化戰略轉型,緊接著我們在疫情期間實現了集團業務全面線上化,又在后疫情時代實現了OMO模式在學術端的全體系落地,通過數字化管理、OMO模式應用,瑞思得以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運營模式,得以提質增效,這也為我們打開了更大的窗口、帶來了更多機遇。這個時代還會繼續改變,我們也要勇于做出改變。
科技浪潮下,教育的理念要繼續進化
我們正處于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科技正在徹底改變著人類的生存狀態。從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到如今的智能社會,短短幾百年,人類就顛覆了曾經的“神跡”。我們對于未來世界的設想,也正在被越來越快地實現,迭代甚至顛覆每分每秒都在發生。科技的發展速度,正在趕超人類思考的速度。
同時,科技就像人類創造的另一個生命體,裹挾著全人類前行,帶給人類無法預知的機會與挑戰。面向新時代,我們需要去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職責。
面對不可預知的變化,未來的教育應該是“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每個孩子都能在“適應性領域發展”,從小找到自己的潛能與興趣所在,具備強大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自己的價值。
與此同時,立足全球發展,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正在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旋律。科技的加速迭代下,人文素養、品格修養、創新力將成為未來社會真正的差異化競爭力和生產力。
這也是瑞思一直在踐行和努力的素質教育方向。而正如前面提到,科技的賦能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暢想,瑞思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破舊立新,打造科技賦能的國際化綜合素質教育平臺,朝著智能化、平臺化、生態化發展,致力于發掘每個中國孩子的潛能,培養面向未來的國際化人才,最終構建一個卓越而有溫度的教育共同體。
致謝每位瑞思人,青春恰時而來,未來大有可為
素質教育的推動與改善需要至少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點改變與實現都很不容易。在此,感謝十四年來每一位瑞思人的付出與堅持,你們是教育路上的變革者,也是未來教育的守護者。
如今,瑞思邁入十四年,把十四這個數字放到百年來看,瑞思正處在青春昂揚、意氣風發的年紀,所以希望我們每位瑞思人都抱有“俱懷逸興壯思飛”的不竭動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偉大志向,在素質教育時代浪潮下乘勢而上,在中國教育史上書寫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