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初,阿里巴巴率先提出全新概念:將流量分為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自此私域流量的概念一炮而紅并經久不息,至今還成為熱議話題。私域流量的崛起源于電商經濟,但現在已經拓展至互聯網獲客的各個角落,各大社交平臺都成了私域流量看重的頭號陣地,更有甚者直接將私域流量與微信粉絲劃上了等號。
大勢之下,toB企業也紛紛加入私域流量運營的大軍,建立各式群聊、公眾號矩陣,朋友圈瘋狂推送,希望依靠這些形式對B端獲客產生貢獻。然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相比注重快速成交的C端運營,B端則更注重能夠獲得多少線索,通過持續對其產生影響,最終實現轉化。
超私域流量
火眼云創始人兼CEO張陸鵬提出全新概念:超私域流量。他認為,任何滿足可穩定觸達、低成本、可即時互動、可追蹤四個條件的流量都可視作超私域流量,toB流量運營應基于超私域流量,而絕非狹隘的私域流量。
超私域流量的“超”體現在兩個方面:形式上的”超“與運營上的”超“。形式上,超私域打破了渠道的界限,不再追求將流量匯集于某一平臺,這拓寬了線索獲取的渠道,增加了線索留存的方式;運營上,超私域更注重個性化培育和對個體追蹤,并綜合個體行為形成企業意圖分析,更好地解決線索的跟進和轉化。
ToB新賽點,超私域重新起跑
傳統私域流量運營需要先將客戶引導至某一平臺(可能是微信、群聊、企業APP等)沉淀形成流量池,然后再通過不斷推送海量信息,形成客戶認知。
相比之下,超私域并不依賴于建立形式上的流量池,而是更注重信息的有效觸達。超私域運營就像放風箏,我并不在意客戶此時此刻在哪里,但我可以通過手中的“線”隨時隨地找到他。無論是微信、抖音、知乎,還是小紅書、博客,沒有強綁定的流量卻可以實現無邊界觸達。即便某企業只有極少數微信粉絲,也不妨礙他在更大的超私域平臺上大展拳腳。超私域為ToB企業提供了新的賽點,彎道超車再次成為了可能。
超私域,必將帶來流量爆炸
傳統私域運營每天都上演著“一廂情愿,左右為難”的戲碼,不推內容不合適,一推內容就掉粉,追蹤究竟哪些人對推送內容感興趣的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對于超私域來說,推送一篇公眾號文章,首先可以捕捉到哪個粉絲查看了該內容,通過行為合并,你可以看到他在郵件,短信,信息流廣告等所有渠道與你發生的互動,從而有效判斷商機;其次,這篇文章被分享出去以后,所有閱讀者都會進入你的超私域,他不需要成為你的粉絲,一樣可以再次準確的觸達他。
流量自由后,關鍵在于“盤活”
B端商機的判斷要基于Account視角,相關決策涉及的職位較多,不同角色的關注點也大不相同:使用者更關心產品是否滿足業務需求,而采購則更關心經濟和合規等問題。不同職業人群通常也具備不一樣的瀏覽習慣,慣用平臺和話語體系也千差萬別。
因此,當我們在超私域中實現了流量自由,必須要配置更加精細的流量運營策略。根據內容平臺特性和人群特征定制不同形式的內容,并依據特定人群習慣(如瀏覽時間、查看方式等)進行針對性的投放,再追蹤轉化。
工具支撐,誰能占領市場先機
有沒有粉絲不重要,有沒有社群也不重要,當超私域將流量公平的呈現給所有人,誰能夠更早的具備超私域運營的能力,誰就能在這次洗牌中占領先機。傳統私域運營強依賴平臺所提供的功能和接口,超私域運營則需要同時具備全域流量捕捉及跟蹤觸達的能力。
除了超私域的基礎能力,火眼云還支持千人千面的自動化營銷以及基于OneID的全域行為商機分析,實現超私域的有效轉化。目前,已有許多企業與火眼云共同探索超私域這一獲客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