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神舟的歷史
1956年,中國航天從零起步,踏上通向星辰大海的逐夢之旅。如今,中國印記早已“踏”上月球,“中國星”在九天之上熠熠生輝。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受命組建的中國第一個火箭與導彈研究機構成立。1956年也被認為是中國導彈夢、航天夢的元年。
1970年,中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1975年,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第一次實現人造衛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星,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1999年,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隨后“神州二號”“神州三號”“神州四號”陸續順利發射升空。
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穿越大氣層,不遠萬里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國紅,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號”用相機掀開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紗。
2008年,“神州七號”搭載三名航天員,完成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2010年,“嫦娥二號”獲得更高精度的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月壤特性、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刷新中國航天新高度。
2012年,“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實現載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號”成為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2016年,經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2018年,“嫦娥四號”帶著“玉兔二號”來到了月球背面,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為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2019年,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首次完成海上發射,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海射技術的國家。
2020年7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長征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2. 神舟歷史人物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炎帝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也稱五榖神農大帝。
3. 神舟歷史人員
神舟一號,簡稱“神一”,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一艘飛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被正式批復,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起步。
1995年12月,在經過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決定在北京指揮所的基礎上,組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其主要任務是完成運載火箭和飛船的測控、遙測參數接收、飛船電視圖像接收和航天員通話,并對軌道艙留軌運行進行測控管理。
1998年5月,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行控制大樓竣工。
1998年12月開始,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應用飛船模擬仿真系統進行訓練,檢驗從發射到航天員安全返回的全過程。
4. 神舟的歷史意義
神舟三號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三號”飛船。
這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除航天員沒有上之外,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它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為不久的將來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2001年1月10日發射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相比,“神舟三號”飛船的發射,在運載火箭、飛船和發射測控系統上,采用了許多新的先進技術,進一步提高了載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自1996年10月以來,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已經連續24次獲得成功。“神舟三號”飛船發射成功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負責人在現場發表談話說,這次發射對我國全面掌握和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向實現載人飛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5. 神舟的歷史和人物
6 月 17 日 9 時 22 份,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此次任務中,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將第一次進入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工作生活,在軌駐留 3 個月。" 本次任務也將實現‘神舟’系列飛船立項之初的終極目標,作為可靠的空間往返運輸工具,支持我國載人空間站運行。"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項目產品保證經理鄭偉表示。
6. 神舟歷史乘組名單
神舟一號 中國飛船揭開神秘面紗 發射: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 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21小時飛行,在完成預定的科學試驗后成功著陸。作為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飛船,神舟一號考核了飛船重要的5項技術:艙段連接和分離技術、調姿和制動技術、升力控制技術、防熱技術和回收著陸技術。 神舟二號 中國第一艘正樣飛船 發射:2001年1月10日1時0分0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 雖然也是無人飛船,卻是中國第一艘正樣飛船。 神舟三號 搭載特殊乘客“模擬人” 發射: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16時54分 飛船上搭載了一個特殊乘客——“模擬人”,可以模擬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時的脈搏、心跳、呼吸、飲食、排泄等等多種重要生理參數,為把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礎。 神舟四號 設計了8種救生模式 發射: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時16分 是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試驗涉及測控與通信、飛船和火箭、發射場、主著陸場和備用著陸場、航天員、陸地和海上應急救生等系統。為了確保航天員的安全,共設計了8種救生模式,以確保在不同階段若出現意外都能保證航天員安全返回,證明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已進入成熟期。 神舟五號 中國人首次進入太空 發射: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 航天員:楊利偉 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載入歷史的名冊。這一天,中國成功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實現航天員單人單天飛行。航天員楊利偉也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人。當楊利偉經過21小時23分鐘的太空行程返回陸地后,邁出艙門面對歡呼人群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是祖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也是我生命中最偉大的一天。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神舟六號 實現多人多天飛行 發射:2005年10月12日09時00分 返回:2005年10月16日20時33分 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 是中國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中國第一次將兩名航天員同時送上太空。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執行本次航天飛行任務,在繞地球飛行76圈后返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多人多天飛行。 神舟七號 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 發射: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 返回: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又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時刻:像一個從水中慢慢上浮的潛水員,航天員翟志剛頭先腳后,出現在太空中。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00秒,航天員翟志剛身穿中國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從神舟七號進入太空。“我已出艙,感覺良好。”這一刻太空留下中國人的足跡。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太空行走的國家,標志了中國突破空間出艙技術。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進行了19分35秒。期間,翟志剛與飛船一同飛過9165公里。 神舟八號 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發射: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 返回:2011年11月17日19點32分 無人飛船成功發射并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中第二步突破交會對接技術的關鍵。 神舟九號 航天員“開”飛船 發射: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4秒 返回:2012年6月29日10點00分 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承載著3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6月29日,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神九任務成功標志著我國已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神舟九號”不僅為天上的目標飛行器送人送貨,還將“天宮一號”上的部分物品帶回來,是第一次全面實現天地往返運輸。神舟九號之前的載人航天,從發射到返回都采用自動控制,不需要人手動干預,而“神舟九號”進行的是人控交會對接。如果說以前是航天員“坐飛船”的話,神九的航天員就是在“開飛船”了。航天員要掌握飛船姿態和軌道的控制權,就如同開車,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 神舟十號 從“試運行”到“正常運營” 發射: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 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神舟十號任務和以前最大的區別是,這是神舟飛船第一次進行應用性飛行。所謂應用性飛行,有些類似美國航天飛機和俄羅斯聯盟飛船,就是執行正常運輸任務。神舟飛船已經基本定型,神舟十號沒有新的大的技術變化,只做了一些小調整。 據介紹,從神五首次載人到神九,主要任務都是為了驗證飛船自身的技術,到神九突破和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具備了作為空間站的天地往返載人運輸系統的能力。目前,神舟飛船的任務不再是試驗自己,而是為天宮一號提供人員和物資運輸保障,支持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進行科學試驗。
7. 神舟的歷史意義13
神州十三號的成功發射是航天進程上的進步,也是科技發展的一大步。今次神舟十三號發射,是中國太空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任務,是該階段的決勝之戰和收官之戰,亦是太空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之戰,實現了多個突破性的“首次”:首次徑與核心艙實現徑向交會對接、首次在軌駐留六個月、首次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首次有中國女航天員進駐空間站并出艙,意義非凡
8. 神舟歷史宇航員
神舟系列的航天飛船有載人的次數為6次,分別為: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發射的神舟五號,所載航天員楊利偉;2005年10月12日09時00分發射的神舟六號,所載航天員為:費俊龍、聶海勝;2008年09月25日21時10分發射的神舟七號,所載航天員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2012年06月16日18時37分發射的神舟九號,所載航天員有景海鵬、劉旺、劉洋;2013年06月11日17時38分發射的神舟十號,所載航天員有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發射的神舟十一號,所載航天員有景海鵬、陳冬。
9. 神舟的歷史進程
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中國近代史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定
1851年: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導火線:馬神甫事件)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簽定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定
1860年: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
1862年:創辦京師同文館
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簽定
1865年:阿古柏侵占新疆 江南制造總局創辦
1872年:上海《申報》創辦
1876年:左宗棠出兵收復新疆 中國第一條鐵路的修建(上海吳凇鐵路) 美國貝爾發明電話
1878年:收復新疆(除伊犁外) 中國開始設立郵局
1881年:中國自己最早修建的鐵路(唐胥鐵路) 中俄《改訂條約》簽定
1882年:電話傳入中國
1884年:新疆設立行省 中法馬尾海戰爭爆發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興中會成立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結束,簽定《馬關條約》 “公車上書”
189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創辦
1898年:義和團運動興起 戊戌變法(維新變法) 京師大學堂創辦
1899年:大生紗廠試工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中國與八國簽定《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半封社會)
1905年:京張鐵路開始修建 科舉制廢除 南通博物院建立 第一部無聲電影拍攝《定軍山》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民國元年) 袁世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宣統退位(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結束)
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 創辦《新青年》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謅議》
1918年:新文化運動結束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馬克思思想在中國傳播
1919年:五四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共一大召開)
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
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 黃埔軍校建立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
1927年:北伐勝利 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四一二政變)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南昌起義 八七會議 秋收起義 三灣改編
1928年: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第一部有聲電影拍攝《歌女紅牡丹》
1932年:長春建立偽滿洲國 上海“一二八事變”
1933年:第五次反圍剿開始
1934年:長征開始
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 吳起鎮會師 “一二九運動”
1936年:會寧會師 “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
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國抗戰開始)“八一三事變”南京大屠殺 平型關大捷 錢塘江大橋修建
1938年:臺兒莊戰役
1940年:百團大戰
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 抗戰勝利(8月15日)國共簽定“雙十協定”
1946年:6月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國共內戰爆發)
1947年:挺進大別山(從被動轉為反攻)進攻陜甘解放區
1948年:遼沈戰役(48年9月-48年11月)平津戰役(48年11月-49年1月)淮海戰役(48年9月-49年1月)
1949年:平津、淮海戰役結束 渡江戰役 南京解放 國民黨政府垮臺 中國第一屆政協會議召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七屆三中全會召開
1840年--1919年:舊民主主義時期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義時期
19世紀60年代--90年代:洋務運動
19世紀70年代:有線電報傳入中國
19世紀80年代:收復伊犁
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
1927年4月12日--1949年4月23日:國民政府時期
1937年--1945年:八年抗戰
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
1949年9月:第一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共同綱領》
1949年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950.10.25--1953.7:抗美援朝
1951:西藏和平解放
1950.6:朝鮮內戰
1953--1957:“一五計劃”
1957:武漢長江大橋
1954.9: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3--1956:三大改造
1956:中共八大
1958:總路線提出
1959--1961:三年自然災害
1956--1966:探索社會道路時期
1966--1976:文化大革命
1967.1:一月風暴
1967.2:二月逆流
1971.9.1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1976.10:粉碎“四人幫”文革結素
1966:中央文革小組成立 文革開始
1977.10:恢復高考
1978.5:真理標準問題討論
1978.底:十一屆三中全會
1980--1982:平反冤假錯案
1982: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6:《民法通則》《義務教育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
1978: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0:深圳 珠海 汕頭 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1984:南海特區建立
1985:國有企業改革
1982:中共十二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87:中共十三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路線,經濟建設三步走)
1992:中共十四大(鄧小平理論黨的指導地位 形成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1997: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籌建新中國時期:民族區域自治的提出
20世紀60年代初期:西藏民主改革
1997.7.1:香港回歸
1999.12.20:澳門回歸
建國初期:用武力解放臺灣
20世紀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臺灣
改革開放以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解決臺灣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江澤民的八項主張解決臺灣問題
建國前:華東軍區海軍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過“科教興國”戰略
20世紀80年代初:實行學位條例
1956:“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
1982:茅盾文學獎
1990:中國首次舉辦亞運會
2008:中國將舉辦29屆奧運會
2001:北京申奧成功
20世紀末我過進入小康社會
建國后:北海,南海,東海艦隊
1971:自行研制導彈驅逐艦
1974:自行研制出第一艘核潛艇
1956:殲5型殲擊機
1966:組建戰略導彈部隊
20世紀50年代:中國發展導彈核武器
1953: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4--7:日內瓦會議(瑞士)
1955:萬隆會議(印尼)
1971.7:基辛格訪華
1972.2:尼克松訪華
1979:中美建交
1971.10.25: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2:中日建交
1989:亞太經合組織成立(APEC)
1991: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2001:上海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召開
2001: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2001.1:中國加入WTO
1964.10.16:原子彈研制成功
1964.6:中進程地地導彈研制
1970:東方紅一號火箭
1999:“神州一號”上天
2003:“神州五號”上天
2006:“神州六號”上天
1973:袁隆平 秈型雜交水稻
1994:三峽工程開工
1986.3:863計劃
20世紀末:我國進入信息時代
2000:全國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