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d合并快捷鍵命令是什么
CAD集合成整體可以是組塊,首選選擇需要組塊的部件然后輸入B,在塊的名稱輸入該塊的名稱,同時可以選擇該塊拾取點,并選擇該塊的單位,單位需要和你繪制的圖紙單位一直,一般都是默認的毫米,最后敲擊空格鍵,或點擊確定,該塊就在圖像中生成了
2. cad合并快捷鍵是什么
打散快捷鍵cad
1.
輸入命令 打開CAD軟件輸入I命令,找到一個畫好的塊插入;
2.
插入塊 插入塊并輸入X打散命令按空格鍵,目的是要單個沙發(fā)的沙發(fā)弄出來;
3.
選擇打散對象 選擇最外圈的沙發(fā)作為要打散的對象,把它拖拽出來;
4.
重新打散塊 由于圖形是陣列后的圖形,所以需要輸入X命令,重新進行打散;
3. CAD合并快捷鍵是什么
cad的合并快捷命令是PE。線段的合并,不是圖層的合并合并操作方法:1.輸入“PE”命令,確認。2.出現(xiàn)“ pe PEDIT 選擇多段線或 [多條(m)]:”,輸入“m ”,確認。3.用鼠標選擇要合并的 多段線,確認。4.出現(xiàn)“是否將直線和圓弧轉換為多段線?[是(Y)/否(N)]? <Y>”,確認。5.出現(xiàn)“[閉合(C)/打開(O)/合并(J)/寬度(W)/擬合(F)/樣條曲線(S)/非曲線化(D)/線型生成(L)/放棄(U)]:”, 輸入“j ",確認。6.出現(xiàn)“輸入模糊距離或 [合并類型(J)] <0> ”,確認。操作完成,多段線已被合并為一個整體。注意使用這個命令的前提是,多段線每兩段線之間保證只有一個交點,且交點處沒有多余的線露出來,保證正好相交。
4. cad合并快捷鍵命令是什么樣的
ALT+TK 如快速選擇
ALT+NL 線性標注 ALT+VV4 快速創(chuàng)建四個視口
ALT+MUP提取輪廓
Ctrl+B: 柵格捕捉模式控制(F9)
Ctrl+C: 將選擇的對象復制到剪切板上
Ctrl+F: 控制是否實現(xiàn)對象自動捕捉(F3)
Ctrl+G: 柵格顯示模式控制(F7)
Ctrl+J: 重復執(zhí)行上一步命令
Ctrl+K:超級鏈接
Ctrl+N: 新建圖形文件
Ctrl+M:重復上一個命令
Ctrl+O:打開圖象文件
Ctrl+P:打印當前圖形
Ctrl+Q:打開關閉保存對話框
Ctrl+S:保存文件
Ctrl+U:極軸模式控制(F10)
Ctrl+v:粘貼剪貼板上的內容
Ctrl+W:對象追 蹤式控制(F11)
Ctrl+X:剪切所選擇的內容
Ctrl+Y:重做
Ctrl+Z:取消前一步的操作
Ctrl+1:打開特性對話框
Ctrl+2:打開圖象資源管理器
Ctrl+3:打開工具選項板
Ctrl+6:打開圖象數(shù)據(jù)原子
Ctrl+8或QC:快速
雙擊中鍵:顯示里面所有的圖像
尺寸標注
DLI:線性標注
DRA:半徑標注
DDI:直徑標注
DAL:對齊標注
DAN:角度標注
DCO: 連續(xù)標注
DCE:圓心標注
LE:引線標注
TOL:公差標注
捕捉快捷命令
END:捕捉到端點
Mid:捕捉到中點
INT:捕捉到交點
CEN:捕捉到圓心
QUA:捕捉到象限點
TAN:捕捉到切點
PER:捕捉到垂足
NOD:捕捉到節(jié)點
NEA:捕捉到最近點
基本快捷命令
AA:測量區(qū)域和周長(area)
id:指定坐標
LI:指定集體(個體)的坐標
AL:對齊(align)
AR: 陣列(array)
AP:加載*lsp程系
AV:打開視圖對話框(dsviewer)
SE:打開對象自動捕捉對話框
ST:打開字體設置對話框(style)
SO:繪制二維面( 2d solid)
SP:拼音的校核(spell)
SC:縮放比例 (scale)
SN:柵格捕捉模式設置(snap)
DT:單行文本輸入(dtext)
DI:測量兩點間的距離
IO:插入外部對象
RE:更新顯示
RO:旋轉
LE:引線標注
ST:文字樣式的設置
La:圖層管理器
繪圖命令
REC:矩形
A:繪圓弧
B:定義塊
C:畫圓
D:尺寸資源管理器
E:刪除
F:倒圓角
G:對象組合
H:填充
I:插入
J:對接
S:拉伸
T:多行文本輸入
W:定義塊并保存到硬盤中
L:直線
PL:畫多段線。先PL在根據(jù)下面的提示W(wǎng)設置線寬再A就可以畫線型較粗的圓了
M:移動
X:分解炸開
V:設置當前坐標
U:恢復上一次操作
O:偏移
P:移動
Z:縮放
以下包括3ds max快捷鍵
顯示降級適配(開關) 【O】
適應透視圖格點 【Shift】+【Ctrl】+【A】
排列 【Alt】+【A】
角度捕捉(開關) 【A】
動畫模式 (開關) 【N】
改變到后視圖 【K】
背景鎖定(開關) 【Alt】+【Ctrl】+【B】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改變到上(Top)視圖 【T】
改變到底(Bottom)視圖 【B】
改變到相機(Camera)視圖 【C】
改變到前(Front)視圖 【F】
改變到等大的用戶(User)視圖 【U】
改變到右(Right)視圖 【R】
改變到透視(Perspective)圖 【P】
循環(huán)改變選擇方式 【Ctrl】+【F】
默認燈光(開關) 【Ctrl】+【L】
刪除物體 【DEL】
當前視圖暫時失效 【D】
是否顯示幾何體內框(開關) 【Ctrl】+【E】
顯示第一個工具條 【Alt】+【1】
專家模式棿佑(開關) 【Ctrl】+【X】
暫存(Hold)場景 【Alt】+【Ctrl】+【H】
取回(Fetch)場景 【Alt】+【Ctrl】+【F】
凍結所選物體 【6】
跳到最后一幀 【END】
跳到第一幀 【HOME】
顯示/隱藏相機(Cameras) 【Shift】+【C】
顯示/隱藏幾何體(Geometry) 【Shift】+【O】
顯示/隱藏網(wǎng)格(Grids) 【G】
顯示/隱藏幫助(Helpers)物體 【Shift】+【H】
顯示/隱藏光源(Lights) 【Shift】+【L】
顯示/隱藏粒子系統(tǒng)(Particle Systems) 【Shift】+【P】
顯示/隱藏空間扭曲(Space Warps)物體 【Shift】+【W(wǎng)】
鎖定用戶界面(開關) 【Alt】+【0】
匹配到相機(Camera)視圖 【Ctrl】+【C】
材質(Material)編輯器【M】
最大化當前視圖 (開關) 【W(wǎng)】
腳本編輯器【F11】
新的場景 【Ctrl】+【N】
法線(Normal)對齊 【Alt】+【N】
向下輕推網(wǎng)格小鍵盤【-】
向上輕推網(wǎng)格小鍵盤【+】
NURBS表面顯示方式【Alt】+【L】或【Ctrl】+【4】
NURBS調整方格
5. cad的合并快捷鍵是什么
1、我們看下邊的圖形,我們試著使用CAD合并命令來完成下邊圖形的組合,將紅色的線段合并成為一個矩形圖形的部分。
2、我們調用【合并】命令有幾種方式可以選擇。菜單欄:執(zhí)行【修改】-【合并】;工具欄: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合并】按鈕;或者在在命令行中輸入J。
3、點擊合并命令后,分別點擊兩條直線,按回車鍵確定結束選擇,此時兩條線變?yōu)橐粭l直線。
4、我們可以看到線條顏色變?yōu)榧t色,因為我們首先點擊的紅線,之后才選擇的白線,所以合并后的線變?yōu)橄赛c的紅線顏色。如果我們調換前后順序,就會合并為一條白色線。
cad組合的操作方法其實就是cad合并命令的完成過程,操作步驟非常簡單,如果你還沒有學會,一定要按照我們分享的步驟進行操練學習,只有不斷實操和練習,才能夠將這些操作技巧熟悉掌握!
6. 在cad中合并的快捷鍵是什么
cad的合并快捷命令是PE。
7. cad合并的快捷鍵是什么?
CAD里合并多段線的命令快捷鍵:PE
合并多段線:
1、打開”AutoCAD2017“,利用命令“L”先畫出幾條線段。
2、接著輸入命令“PE”,按“Enter”鍵確認,然后會出現(xiàn)“PEDIT 選擇多段線或[多條(M)]”,輸入”M“,按“Enter”鍵確認。
3、用鼠標選擇需要合拼的多段線,按“Enter”鍵確認,出現(xiàn)“PEDIT 是否將直線、圓弧和樣條曲線轉換為多段線[是(Y)][否(N)]?<Y> “,按“Enter”鍵確認,出現(xiàn)以下界面。
4、輸入“J”,按“Enter”鍵確認,出現(xiàn)“PEDIT輸入模糊距離或[合并類型(J)]<0.0000>”,按“Enter”鍵確認。
5、操作完成,多條線段已經(jīng)合成一個整體,下面是合并多段線的結果。
擴展資料
AutoCAD快捷鍵:
F1 幫助、F2 文本窗口、F3 對象捕捉、F4 數(shù)字化儀、F5 等軸測平面、F6 坐標、F7 柵格、F8 正交、F9 捕捉、F10 極軸、F11 對象捕捉追蹤
CTRL+N 新建、CTRL+O 打開、CTRL+C 關閉、CTRL+S 保存、CTRL+A 另存為、CTRL+V 打印預覽、CTRL+P 打印、CTRL+D 發(fā)送
8. cad合并快捷鍵是什么?
CAD的快捷鍵中用于兩條線合并的命令是什么
CAD把兩條線合并的命令是join。 常用快捷鍵及含義: 1、DAL:對齊標注 2、DRA:半徑標注 3、DDI:直徑標注 4、DAN:角度標注 5、G:對象組合 6、H:圖案填充 7、HELIX:繪制螺旋 8、HI:消隱 9、TO:自定義用戶界面:即工具
CAD的快捷鍵中用于兩條線合并的命令是什么
CAD把兩條線合并的命令是join。 常用快捷鍵及含義: 1、DAL:對齊標注 2、DRA:半徑標注 3、DDI:直徑標注 4、DAN:角度標注 5、G:對象組合 6、H:圖案填充 7、HELIX:繪制螺旋 8、HI:消隱 9、TO:自定義用戶界面: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