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腦報
有很多人經常把英特爾的 Thunderbolt 稱為雷電接口,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01
Thunderbolt 并非接口
昨日,英特爾在其官方微博科普,表示 Thunderbolt 并非接口,而是一種計算機協議。

英特爾表示,很多人把 Thunderbolt 當作一種接口,并且把它和 Type C、USB 3 等接口傻傻分不清。其實,Thunderbolt 是一種計算機協議,可以理解為是電腦里的傳輸技術,而非接口。
據悉,Thunderbolt 連接技術融合了 PCIExpress 數據傳輸技術和 DisplayPort 顯示技術,可以同時對數據和視頻信號進行傳輸,并且每條通道都提供雙向 10Gbp/s 帶寬,目前的雷電 3 達到 40Gbp/s。
此外,今年初的 CES 2020 大會上,Intel 就公布了新一代雷電 4 接口,號稱要一個接口走天下。

據了解,雷電 4 速度更快、性能更強,采用通用的 Type-C 接口,可以和 USB4 互補兼容,未來的電腦只需一個 Type-C 接口,就能淘汰以往的 USB Type-A、HDMI、DisplayPort、RJ-45 網口、音頻口、充電口等等,用戶再也不需要為不同的接口、設備、數據線而煩擾。
02
雷電 4、USB4 有啥不一樣
早在今年初的 CES 2020 大會上,Intel 就公布了新一代雷電 4 接口,并在近日公布了詳細規范,號稱要一個接口走天下,而在去年,我們還迎來了全新的 USB4 接口,底層規范基于雷電 3。
那么,雷電 4、USB4 到底有什么不一樣?哪個更好?Intel 官方今天進行了一次詳細的科普。
注意:由于商標原因,Intel 在國內無法使用 " 雷電 " 的名稱,所以官方說法是 Thunderbolt,本文為表述方便仍使用雷電。

而雷電 4 對比雷電 3,雖然最高速率維持在 40Gbps,但仍有五點重要進化:
1. 在連接顯示器等場景中,最低 PC 視頻規格提升一倍,支持兩個 4K 顯示屏或一個 8K 顯示屏是基本要求,而前代則可能僅支持一個 4K 顯示器。
2. 在連接外置顯卡、硬盤等場景中,最低 PC 數據規格的要求提高一倍,PCIe 最低傳輸速度從 16Gbps 提升到 32Gbps,而在連接存儲設備時,速度可達 3GB/s,更接近直接插在主板時的性能。
3. 首次支持 4 口擴展塢、最長 2 米數據線,一根線可擴展出 3 個雷電 4 接口,可一次連接更多設備。
4. 具有雷電 4 的 PC,至少有一個接口能為設備充電。
5. 連接雷電塢站后,可通過觸摸鍵盤或鼠標將計算機從睡眠中喚醒。
簡單地說,雷電 4 就是 " 更嚴格版 " 的雷電 3,性能下限進一步提升,并且擴展了功能,符合 USB4 規范的要求。

按照 Intel 的官方規范,支持雷電 4 的電腦,至少要有一個接口支持充電,也就是說未來的雷電 4 筆記本,完全可以不再單獨設置充電口,通過雷電 4 連接顯示器或擴展塢,就能傳輸、充電一口搞定。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筆記本的雷電接口支持充電,但不是強制要求,用戶選購時必須仔細區分,未來只要看到雷電 4 就可以放心了。
未來,攜帶筆記本出門,再也不用同時帶著笨重的專用充電器了。
另外,擁有雷電 4 的筆記本,連接外置顯卡塢時,也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因為雷電 3 連接 PCIe 外置顯卡時帶寬限制在 16Gbps,雷電 4 則翻番到 32Gbps,可以滿足更高端顯卡的需求。
連接外置存儲設備時也是如此,因為現在很多 SSD 的最高速度都已經達到甚至超越 3GB/s,雷電 4 可以充分釋放,使其與直連主板沒什么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