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正逐步發展成為我國企業發揮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工具,保護知識產權更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5月22日,由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主辦的2021版權管理與運營高峰論壇在京舉辦。本次論壇圍繞如何利用數字技術大力保護原創內容,與會各方展開深入探討,在合力共建版權生態、讓版權更有價值等方面達成了多項共識。
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參與發起CPSP原創作品保護計劃
會上,騰訊內容開放平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版權保護政策的號召,與騰訊教育、北京中視瑞德等多家戰略合作企業代表共同啟動了“CPSP原創作品保護計劃”,宣布將從作品存證、版權監測、版權管理、版權交易、維權服務等五個方面向所有自媒體創作者和內容生產機構開放多項免費版權保護服務,助力創作者維權、構建良性發展的版權生態。

圖:CPSP原創作品保護計劃啟動儀式
CPSP 版權資產服務平臺(copyright property service platform)是由騰訊內容開放平臺、騰訊云至信鏈、北京中視瑞德共同搭建的全鏈路版權資產服務平臺,依托區塊鏈、AI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云計算、數字指紋、內容比對等核心技術,為用戶提供版權監測、取證存證、侵權攔截、維權保障等版權保護服務。
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已累計保護1.36億篇原創作品
伴隨著內容行業的繁榮,原創版權保護生態正在不斷健全。2021年6月1日,即將實施新修訂的《著作權法》,進一步完善了互聯網領域著作權保護的相關規定,增加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對侵權行為打擊力度。此前,國家“劍網行動”更是劍指自媒體洗稿和違法轉載等版權侵權問題。從政策層面顯見,內容正版化已是大勢所趨。
騰訊內容開放平臺一直以來對知識產權保護高度重視,不斷完善數字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打擊盜版侵權等行為。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幫助23萬名原創作者成功維權,累計保護原創作品1.36億篇,監測發現全網侵權次數6540萬次。
事實上,早在2018年,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就發布了行業首例自媒體電子授權-監測-維權平臺,通過“一鍵維權”系統,掃描比對全網內容,在影視、游戲、新聞等領域,建立起齊全的數字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實現了覆蓋全終端的24小時全天候維權機制。截止目前,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平均每日自動幫助創作者維權3萬次,發起維權并成功下架作品1633萬篇。
然而雖然原創保護政策和權利人意識都有進步,但版權保護確權難、取證難、維權難的三大難題依然明顯,再加上各平臺原創標準不統一,取證效率要求高,主體難鎖定等問題仍在阻礙維權之路,版權保護仍需創作者、創作平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針對上述情況,騰訊內容開放平臺不斷探索版權保護科技化,在2020年引入了區塊鏈技術,聯合騰訊云、中視瑞德,整合至信鏈及領御取證技術、CA認證、時間戳等技術,共建了CPSP版權資產服務平臺,面向全類型作品、全平臺多維度全時段監測,為創作者提供了一查、二比、三審看、四阻、五報、六維權的全流程版權保護一站式服務。

當原創作者發布作品后,CPSP版權資產服務平臺會在線進行自動存證,并將證據存儲到“至信鏈”上,此后平臺會對作品進行持續的侵權追蹤監測,實現高效篩查輸出和秒級比對判定,一旦發現被侵權,系統會自動將侵權信息進行取證并上鏈條固證,再通過機審+人審的雙重方式,提前攔截,快速向侵權方發函并下架相應內容,如不下架,還能幫助創作者發起在線訴訟,從源頭方避免了侵權鏈接的傳播,最大限度地幫助作者降低損失。
除了上線一站式的原創內容版權保護系統外,騰訊內容開放平臺還聯合視覺中國,免費向平臺的創作者提供億級的版權圖庫,鼓勵創作者使用版權圖片,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讓知產保護意識深入人心,為行業創造積極變量。
作為內容中臺和技術中臺,騰訊內容開放平臺繼續聚焦內容供應鏈的上下游服務,通過技術、工具、平臺服務、數據四個維度賦能創作者,同時結合騰訊新聞、騰訊看點、騰訊微視、騰訊視頻等各個平臺的扶持政策,構建健康良性的內容生態,持續助力創作者。并且持續地升級和迭代技術能力,推出更完善的舉措,保護創作者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