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回答情緒題材龍頭的高度,由什么決定?答案是,由所在題材資金介入強度來決定。為什么?其底層邏輯也很簡單,各路主力資金介入后排連板梯隊需要的資金量越大,那么,資金從炒作到撤退就會越費時間,N多個主力,把自己幾億甚至幾十億資金介入到了某一個題材的操作之中,哪能像散戶一樣,說撤就撤了,只能是逐漸退出,以確保自己的資金安 全和利潤最大化。
主力資金為了確保自己的資金安全和利潤最大化,就必須要確保龍頭能夠走得最久遠 。因為只有這樣,介入到后排各個票中的資金可以相對安全的先撤退,等到主力資金在后排都基本退出后,龍頭才會轟然倒下,而這,也是為什么龍頭最后倒下的底層原因。
我在本系列第一篇的一段中,提到:股市,本質上是資本的游戲,更準確的說,是各路資本都想要掙錢的游戲,各路做多的主力資金,為了要將自己的資金安然從題材中掙錢后還能比較好的安全撤出,必須要把龍頭頂到最后,又為什么?
股市是一個心里博弈場所,無數源 源不斷進入股市的散戶們,絕大部分的邏輯是:看龍頭,做后排。他們會把龍頭作為所謂的鉚釘對象,認為只要龍頭不倒,后排就應該安全。并且還認為后排高度低,心里上也認為應該更安全些,但是實際上,主力資金就是要利用無數散戶的這個心態,把龍頭頂到最后,使得無數的散戶誤以為:”龍頭都還沒有倒下,那我手頭的這個票,就大概率還有創新高的可能,因此還可以加倉,或者還可以等待解套的機會“。殊不知,龍頭堅持到最后的目的,就是要讓散戶去接各個后排票的盤,也就是,割韭菜。
明白了這個邏輯,就知道,題材越大,龍頭的高度一般就會越高,因為越大的題材,主力資金介入的就越多,那抽身的時間就越不容易,就越不得不接力將龍頭頂到更高的高度。
因此,而情緒題材龍頭半路的核心,就是要首先理解情緒題材的資金需求強度,一般來說,題材中個股流通盤數量越大,流通值越多,那么題材資金強度就會越大,題材主升期時間就會越長,龍頭高度就會越高。
特別指出的是,對于一個特別好的題材,甚至可能分好幾個階段,反復炒作,而龍頭也會一波一波的不斷創新高;當然,也有可能,不同的炒作階段,會更換龍頭,由不同的龍頭來引領,如碳中和、醫美、元宇宙等題材;同理,題材越小,主力資金介入的強度就會越小,那么題材主升期時間就會越短,龍頭的高度也就當然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