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全世界又被“室溫超導”一詞刷屏。
韓國科研團隊在7月22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宣稱,他們發現了常壓室溫超導體LK-99晶體,LK-99晶體為六方結構,主要由鉛-磷灰石,以及少量的銅構成,可以在127攝氏度以下表現出超導性。
論文的內容顯示,韓國科研團隊主要靠“電阻測量”、“磁化測量”、“磁懸浮”狀態這三點來證明LK-99是超導材料。不過,在該論文引起國際輿論關注后,團隊的代表李碩裴在接受韓聯社采訪時說,論文存在缺陷,是團隊中的一名成員擅自發布,目前團隊已要求下架論文。

“超導”是指導體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出現電阻為零的狀態,而理想的超導材料往往還具有抗磁性的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韓國科研團隊的論文中,名為LK-99“室溫超導”晶體其原材料是由常見的含鉛、銅和磷經過一定配比并用坩堝燒制的方法構成,也正是因為條件不復雜,全球出現了一股“復現LK-99晶體”的驗證潮。
8月1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科研團隊宣布成功“復現LK-99晶體”,在顯微鏡下將一塊釹鐵硼磁體靠近時,LK-99晶體會隨著釹鐵硼磁體靠近和遠離,不停地倒下或立起,表現出抗磁性。目前,華科大的實驗室已經計劃制備新一批LK-99晶體,希望進一步測量出其電阻性。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也在當天宣布,在超級計算機的模擬結果下,從理論上證明制作LK-99“常溫超導”晶體的可行性。同一天,俄羅斯的科學家宣布成功制作出了LK-99晶體,并將其抗磁性特征發布在了社交媒體上。

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慶金看來,韓國科研團隊發布的“室溫超導”內容,離真正的“室溫超導”還差很多。超導最重要的兩個條件“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都沒有實現,并且韓國團隊測得的電阻比銅的電阻還要大1000倍,其所謂的“完全抗磁性”也是依靠材料的某些磁性表現來驗證的,這與“完全抗磁性”的邁斯納效應有著天壤之別。
但是徐慶金也表示,如果“室溫超導”能夠真正實現的話,將會顛覆“電”和“磁”涉及的各個方面,實現對產業鏈的全面重建。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畢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