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授權轉載發布。
2021年6月2日晚間,華為用一場規模盛大的發布會,正式推出了HarmonyOS2,并且還帶來了多款搭載這一系統的硬件產品。
很顯然對于許多朋友來說,這都是一場期待已久的活動。但一方面由于這場發布會是在晚間舉行,加之持續時間較長,所以導致不一定所有人都有精力看到最后。但另一方面來說,縱觀今天的整場發布會,大量時間被用于展示相對細致的使用場景,而非進行技術原理解釋,所以也可能會使得不少對于HarmonyOS2抱有期待的朋友,未能正確和深入地了解這套新系統的特性與意義。
有鑒于此,我們三易生活試圖從這場發布會中提取出一些大家可能會關心的信息,并從技術角度對其進行了一些解析。
鴻蒙是“一個”系統嗎?嚴格來說并不是
在今天發布會的一開始,華為方面就強調了鴻蒙OS的“萬能性”。其可以運行在手機上,可以運行在電視上,可以運行在智能手表上,也能運行在各種智能家電設備上。
那么一個問題就出現了,所有這些設備上的“鴻蒙OS”是同一個嗎?

實際上在今天的發布會上,有一張PPT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同設備上運行的鴻蒙OS,實際上更類似于一個“模塊化”的概念,比如智能手機里的鴻蒙OS,當然就需要具備能夠兼容Android應用的底層相關模塊,但IoT或智能手表上的鴻蒙OS,則未必包含這一模塊。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說運行在不同形態產品中的鴻蒙OS,在部分模塊的代碼上可能確實是打通的,但與此同時,它們相互之間其實還會有著一定的差異,并不是說真的就把同一個系統塞進了各種各樣不同的設備里。

可能有的朋友會因此覺得,這好像沒什么神奇的,隔壁微軟的Windows不也有針對IoT設備的Windows Core版本嗎?
的確如此,但與其他那些同樣采用了模塊化設計的操作系統相比,華為如今的HarmonyOS2則明顯在不同版本、不同設備間的互聯互動上,下了更多的功夫。
分布式功能確實強大,也能讓智能設備更實用
早在初版鴻蒙OS誕生時,“分布式計算”就被界定為最重要的特性之一。那么在實際的消費電子產品上,這種“分布式計算”到底是如何體現的呢?

首先,通過鴻蒙OS的模塊化架構,不同形態的設備之間可以實現一些特定功能的打通。例如今天剛剛發布、搭載HarmonyOS2的Watch3系列智能手表,就可以訪問華為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在手表的屏幕上控制手機拍照。不僅如此,華為智能電視、智能手機、平板,甚至是一些合作伙伴的無人機攝像頭也可以像這樣相互“借用”,甚至還能夠實現多個不同設備從不同角度同步拍攝。

又比如說,通過在Windows PC上安裝鴻蒙OS的互聯插件,也可以讓它們擁有與剛剛發布、搭載HarmonyOS2的MatePad Pro平板電腦分享屏幕顯示內容的功能。這樣一來,就可以將平板電腦變成PC的無線擴展顯示器,甚至是作為繪圖板來使用。

其次,鴻蒙OS相比華為此前的EMUI大幅強化了對于智能設備的控制體驗。其中特別是手機版的HarmonyOS2,現在也擁有了業界流行的IoT設備控制中心,用戶不再需要進入特定的智能家居APP,直接在手機狀態欄下拉界面就可以執行一些智能設備的簡單開關控制。

不僅如此,得益于鴻蒙OS的模塊化設計,如果智能設備本身也搭載的是鴻蒙OS,那么它將不只是能夠通過智能手機進行快速連接和操控,還可以實現比傳統AIoT設備更多的設備間信息共享。例如豆漿機可以讀取手機中用戶的身體健康數據,從而更精準地推薦相應菜單,而這種AIoT設備與手機間更為深度的互聯互通以往則是不存在的。
鴻蒙如何做好適配?“卡片”和原子服務是關鍵
早在鴻蒙OS登錄消費設備前,相信它的應用兼容性就已經是許多朋友所關注的事情。而從今天發布會上官方對于鴻蒙“模塊化”架構的解釋我們不難發現,雖然根據目前的種種信息顯示,手機版HarmonyOS2保留了對Android10的兼容性,但我們顯然不可能說,讓搭載鴻蒙OS的熱水器、豆漿機、空調等產品也去兼容Android10,并安裝Android應用來實現功能擴展和互聯特性。
那么華為是如何解決鴻蒙OS的軟件適配問題,在諸如智能手表、智能電視等硬件性能并不強的設備上,去確保鴻蒙生態的可擴展性呢?答案其實就在全新的應用卡片式界面和“原子服務”體系中。

實際上華為方面在今天的發布會中,對這一關鍵部分并沒有做太多的闡述,但是官方曾提及,Android開發者可以直接在原有應用的基礎上上疊加一個華為原子服務和卡片界面,從而使得應用可以在HarmonyOS2手機上開啟一個特定的,包含應用一部分關鍵功能的“卡片”,而“卡片”本身則會成為鴻蒙OS擴展功能、打通服務體驗的關鍵所在。

從以上這段描述中,其實就已經不難理解“卡片”的本質了,它應該非常類似于現在很多機型都支持的“快應用”。只不過在其他手機上,快應用更類似于網頁應用,而在鴻蒙OS里,則將這種“迷你應用”與傳統Android應用進行了開發上的打包,同時為其分配了更加現代化的界面和更多的功能。

打個簡單的比方,就是當你在一部使用鴻蒙OS的手機上安裝了一個為其做過適配的Android應用時,就會同時在手機中安裝一個對應的“卡片應用”。這個卡片應用可以用來增強原應用的體驗,提供快速訪問核心功能的入口,但與此同時,“卡片應用”本身又構成了當前鴻蒙OS的一個獨立軟件生態,可以實現對智能電視、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等更多鴻蒙設備的兼容,甚至也衍生出了如“應用流轉(將正在使用的卡片應用分享給另外一臺設備,該設備即刻打開對應的卡片應用,而無需下載完整版的應用)”這種頗具創意,使用起來也會很流暢的有趣功能。
鴻蒙邁出了關鍵一步,而它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在華為今天的這場發布會上,主題事實上還是為了推出新的硬件產品,并向消費者宣傳HarmonyOS2體驗的獨特性。因此很多技術上的細節和具體的實現方式并沒有進行詳細描述,我們三易生活也只能逐字逐句地從現有演示文檔與演講中尋找線索,為大家撰寫這篇并不能說是絕對準確的分析內容。

從我們目前所了解到,華為已經展現出來關于鴻蒙OS的種種信息來看。首先,HarmonyOS2確實是華為自研、不同于Android、iOS,或者Windows的一個操作系統體系,盡管其手機與平板電腦版本不可避免地會含有Android的開源代碼,但實際上“卡片應用”和“原子服務”本身,就已經可以看作是鴻蒙OS獨特的、不同于其他操作系統的自有軟件生態了。而擁有一個與其他操作系統不兼容的獨立軟件生態,也已經可以證明鴻蒙OS的獨立性。

其次我們也要看到,華為方面雖然目前正在大力發展鴻蒙生態,但令人欣慰的是他們并沒有以犧牲消費者和開發者的體驗為代價,所以鴻蒙手機還是得兼容Android,鴻蒙電視也依舊可以安裝Android的各種應用。與此同時,得益于目前鴻蒙OS所采用“在Android應用基礎上疊加卡片應用”的開發方式,也不會給開發者帶來太多的麻煩。

不過客觀的來說,HarmonyOS2今天所展示出的很多能力,雖然在底層上可能很高深、很強大,實現的原理也有一定的獨創性,但從表面上對其進行模仿,卻未必是難以做到的事情。比如功能更多的AIoT控制卡片,比如平板電腦與PC之間的投屏能力,比如應用在不同設備間的分享,這些功能其他品牌用“笨”一點的辦法也可以實現,甚至有些是此前就已經做到。這就意味著,雖然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稱贊現在的鴻蒙OS已經很強大、很獨特,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鴻蒙OS當前展現出的功能,可能很快就會被其他廠商“致敬”。

而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一是需要鴻蒙OS開發出更多、更深層次的分布式計算特性,真正實現難以被模仿的功能體驗(例如直接將手機的算力分給家中的電視,讓電視的AI畫質運算能力更強)。其二則是需要依靠華為來推出更多本身性能足夠強、規格足夠高,能夠讓消費者只看產品力就大為叫好的硬件設備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