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內,亞馬遜最早投資創立云計算服務AWS,是全球市場占有率最大的玩家,2020年AWS全年營收規模453.7億美元,運營利潤達135.3億美元,為集團貢獻了高達60%的利潤來源。
但很多人都知道,2006年AWS推出第一款對象存儲服務S3及彈性計算工具時,用的是戰略性虧損的方針。直到2015年,在運營即將達到十年之際,亞馬遜才開始單獨披露AWS單季度季度營業收入15.6億美元,運營利潤2.65億美元。
前不久,連續三天漲停的青云科技尚未盈利一度是外界很大的關注點。根據招股書數據,青云最大的虧損來源,就是公有云業務,即招股書上的云服務,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競爭、設備折舊等等。
但是在另一大板塊云產品上,由于技術領先優勢,私有云產品已成為青云科技近年來營收暴增、毛利率較高的業務,明星產品輩出。
根據一季度報顯示,2021 年 Q1,云產品收入為 7734.15 萬元,同比增長了 159.79%,云服務收入為 3685.5 萬元,同比增長了 17.90%。其中,包含了 KubeSphere 容器平臺、iFCloud 統一多云管理平臺和 IoT 平臺等從數字化轉型需求出發的戰略性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632.88%,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體現了極佳的成長性。還有青立方超融合收入同比增長 400.38%,分布式存儲 QingStor 收入同比增長 227.57%,一系列新興業務的高速成長為公司未來幾年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青云科技董事長兼CEO黃允松看來,公司在銀行、保險、能源、交通等行業上的云解決方案銷售收入正處于高速增長的階段,按照這個增速再往前跑兩、三年的時間,基本上很多問題就會解決。
而之所以青云科技不完全拋棄虧損狀態下的公有云(即云服務)業務,還是歸因于客戶對混合云的需要。并且青云科技并非是以重資產的形式在公有云市場廝殺,而是以租代建,對數據中心沒有過多的沉迷,100%租用,輕資產運營。黃允松強調:“我們對資產沒有興趣,有興趣的是軟件,一代又一代的軟件創新。”再加上因為有公私統一架構的產品優勢,在混合云賽道上,在云產品的增速上,青云科技有它的信心。
或許,青云科技的上市對堅持在信息科技產業的人來說也是一種正向的促進。因為從成立第一天起,這家公司從公有云做到了私有云,做到了混合云,甚至還常常被拉到和目前市場上最大的云計算巨頭、在美股上市的云計算公司、在科創板上市的另一家獨立云服務商等等做比較。
但青云科技也不怯于“戰爭”,事實上,在今天能成功上市,擁有600人的員工規模,可以證明它在這個領域做得還不錯。
當然,沒人能為未來的發展狀況立下一個確定的走向。黃允松的確也坦言他作為一個地道的碼農,寫代碼、搞設計還是蠻厲害的,但是做商業一般。為此從去年3月開始,青云科技進行了一些改革,未來也將進行更多商業方面的改善與探索。
但無論如何,從事云計算這樣的領域,快人快語的黃允松反復說的還是:“我們這種干底層碼農的,最渴望看到的就是偉大的項目、偉大的創造和恰當的、正確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