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ene滿幣——罕見的野象北遷,仍在持續。
“斷鼻家族”領頭的母象鼻頭短了一截,直挺挺酷似杯口,它和另 10 頭成年象領著 5 頭小象,這 15 頭亞洲象原本生活在西雙版納州勐養子保護區, 2020 年 3 月從老家西雙版納勐養子保護區出發。 2020 年 12 月,這一象群首次造訪普洱市墨江縣, 2021 年 4 月,它們北上進入玉溪市元江縣覓食,并于 24 日晚進入到峨山縣地界。 2021 年 5 月 27 日 13 時 50 分,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出動 10 名指戰員,帶無人機、偵觀、通信等器材前往玉溪峨山協助搜尋。
27 日 16 時 00 分,無人機偵查顯示,野象群在峨山大墳山附近覓食,聯合指揮所嘗試利用投食方式引導野象,并使用大型車輛機械封堵外圍道路,防止野象進入市區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傷害。
6 月 3 日 17 時,“斷鼻家族”中的 15 頭野象浩浩蕩蕩北上,連夜踏入昆明地界。
近年來,野象的遷徙“范圍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遠,時間越來越久,行為越來越難預測。
斷鼻家族家北上的同時,另一個家族—— 17 頭亞洲象,一路南下,去年 12 月份的時候,它們曾經抵達了云南勐臘縣勐侖鎮,之后就一直在周圍活動,如今它們停留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
北上和南下,加起來已經有 32 頭大象了,這種情況,實屬罕見,哪怕是亞洲象的主要棲息地云南,已 40 多年時間,未見過遷徙的野生亞洲象群。
專家們認為,這些遷徙的野象,自然返回可能性不大,至于北上的斷鼻家族會走向哪里,尚未可知。
大象為什么遷徙
亞洲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在中國的數量約為 300 頭,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雙版納、普洱、臨滄境內。
當下正是野生亞洲象食物青黃不接的時候,大象知道人類不再傷害它,便走出保護區,進入人類農田覓食玉米、香蕉等作物。但與以往不同,此次象群北上的路線,由于海拔不斷上升,山林中的食物更為稀少。這或許是象群首領經驗不足,出現了迷路狀況。
促使野象們再經驗不足、目的未知的情況下,不停遷徙的原因,有兩個猜測:
其一,是受到了地磁暴的影響。與非洲象不同的是,盡管大象具有長途遷徙的本能,如今雖然在亞洲象的身上比較罕見了,或許當地磁暴發生的時候,讓這些大象的神經系統受到了影響,激活了它們祖先遺傳下來的遷徙本能,從而讓它們開始一路被看不見的目標吸引,“背井離鄉”北上或者是南下。但是,這種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其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象的生存空間、食物驟減的影響。 2020 年,西雙版納森林覆蓋率達到81.34%,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增加了近一倍,由 1958 年的 360 萬畝增長到現在 622 萬畝,但適宜亞洲象生存的棲息地卻減少了。經過多年保護,森林面積越來越多,但森林結構發生了變化。九十年代后,村民耕地固定下來,種上了長期的經濟作物,比如亞洲象不吃的橡膠與茶葉,到 2015 年左右,保護區內嚴禁計劃燒除,森林郁閉度越來越高,反而減少了林下的草本植物,適合亞洲象的食源地急劇減少。
這也導致了大象頻頻進入人類生活區,直至如今的家族遷徙。
大象何去何從
野象家族終究會走向哪里,會不會返回,這是廣大網友在關注的問題。
讓大象返回通常有兩種方法:
一是在象群回家路上進行投喂。但幾百公里的路程,野象吃完投喂的食物,是否會繼續南下,尚未可知。
二是麻醉后獵捕,但這樣極易激怒野象,野象是群居動物,一旦激怒,可能導致整個家族的野象都發生攻擊的行為,而且野象由于體重過于龐大,一旦麻醉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野象死亡。
兩種法案都較難。對于野象們自由行進的情況,專家的預測是,野象們自然返回的可能性,非常小。
對于大眾而言,相比大象的最終目的地,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野象們突然遷徙背后的自然環境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