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8月8日消息,巴菲特投資神話繼續延續,伯克希爾公司在二季度取得了驚人的業績。據公布的財報顯示,伯克希爾二季度營收達到925.03億美元,同比增長21.4%,而凈利潤更是飆升至359.12億美元,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虧損437.55億美元。這一喜訊也創造了伯克希爾股價54.2萬元的歷史新高,讓投資界再次對股神的投資智慧贊嘆不已。然而,回顧國內資本集團的表現卻截然相反,暴雷、敗退、緘默成為近期的主旋律。這究竟是為何呢?差異在哪里?中國是否有可能培育出像伯克希爾這樣的超級資本集團呢?
截至二季度末,伯克希爾八成的公允價值集中在蘋果公司、美國運通、美國銀行、可口可樂、雪佛龍和西方石油等六家公司。這些持股中,蘋果股價累漲17.6%,美國運通累漲5.6%,美國銀行累漲0.3%,可口可樂累跌2.9%,雪佛龍累跌3.6%,西方石油累跌5.5%。伯克希爾公司的股價也隨著持倉資產的上漲而水漲船高,今年以來已上漲13.84%,遠超標普500指數。這樣的優秀表現源于美國長期高增長的經濟發展和成熟的金融市場監管和交易制度。美國的經濟持續高增長,加上幾乎沒有長期重大金融危機的出現,為資本積累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時,資本主義天然容易導致寡頭和壟斷的出現,巨頭若不惡性競爭,往往能夠在長期競爭中越發強大。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除了投資土壤的差異,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哈撒韋長期堅持穩健的投資理念和戰略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他們通過保險業務積累大量的龐大低廉的保險浮存金,再將其用于穩健的投資增值,實現了持續做大做強。在投資上,他們更加謹慎,挑選他們了解領域的投資標的,并耐心觀察資產波動,等待合適的時機出手,從不激進。與之相比,國內一些資本集團則偏向于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策略,過度依賴高杠桿融資,而且頻繁進行資本運作,導致投資版圖復雜,缺乏耐心和穩健性。
近年來,國內資本圈雷聲不斷。以中植系為例,其資本帝國規模龐大,通過高息理財等手段獲得巨額融資,然后進行高杠桿投資,以龐氏騙局式的操作進行擴張。然而,受到監管收緊、資產價格下跌、經濟下行等多重問題的影響,中植系如今面臨暴雷風險。類似的,曾經的明天系、海航系、安邦系等資本巨頭也相繼倒下,證明高風險高杠桿的玩法不可持續。這些倒下的資本巨頭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說明野蠻生長的資本時代已經結束。
中國的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必然會形成強大而成熟的金融市場,有望培育出類似巴菲特這樣的超級資本集團。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的穩定和投資者的利益,鼓勵長期投資理念和穩健的投資策略。只有如此,中國的資本市場才能為優秀的投資家提供更有利的發展環境,最終孕育出真正的“股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