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作為當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已經在各行各業迅速得到應用和推廣。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先后出臺多項重要措施,支持、鼓勵企業發展和運用云計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到: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云計算被列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中的首位。
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擁抱云計算技術,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積極開展軟件系統架構轉型、軟件開發部署方式轉型、數據中心云化等具體工作,一方面,希望通過替代升級引入各種新技術、新平臺、新能力來提升自身科技實力,推動各種創新場景的孵化與發展,另一方面,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也對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技術信創化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錨定“數字化”和“國產化”,加快基礎設施能力的優化迭代和信創合規建設步伐。
1.技術方向選擇
在規劃信創 IT 基礎設施建設時,企業應該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和發展階段選擇合適的技術方向。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技術選擇。
虛擬化:通過虛擬化技術,將物理資源(如服務器、存儲和網絡)抽象為邏輯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靈活性。
超融合:將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設施功能整合到一體的超融合平臺,簡化基礎設施的管理和部署。
私有云:建立私有云環境,將 IT 資源集中部署和管理,提高數據安全性和可控性。
容器云:采用容器技術,實現應用程序的快速部署、運行和管理。
2.按需持續進化的能力
企業在規劃信創 IT 基礎設施建設時,應具備按需持續進化的能力。這意味著企業能夠靈活調整和擴展基礎設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和技術發展。同時,企業還應注重采用具有良好可擴展性和升級能力的技術方案,以便在未來能夠無縫地引入新的技術和功能。
3.一體化能力
在 IT 基礎建設時,企業常常面臨分階段、分場景建設多套并存的、版本不一、架構各異的基部架構問題。這種碎片化的建設模式不僅導致運維難、使用難、升級難等問題,還影響了企業應用的深入推進。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構建一體化的 IT 基礎設施平臺成為必然選擇。這樣的信創 IT 基礎設施應該具備 SDC、SDS、SDN、容器、運維和云管等重要模塊能力,并且與傳統架構趨同,實現信創架構和傳統架構的能力一致性和管理一致性。在此基礎上,結合信創運維經驗,進一步完善云平臺的易用性和穩定性。
4.多架構芯片的統一管理
數據中心仍然面臨多條主流技術路線、多種硬件品牌并存,信創供應鏈保障也存在不確定風險。
新建信創 IT 基礎設施需要屏蔽硬件不成熟和品控不足帶來的穩定性問題,還可屏蔽各種路線的差異需求,提供統一的基礎架構替代升級和業務支撐平臺,降低了底層硬件差異的影響,實現快速的軟硬件基礎架構替代和業務支撐的統一。
一云多芯可以基于一體化平臺底座提供多樣性資源,從而滿足屏蔽底層差異,成為快速實現基礎軟硬件替代和統一業務支撐的關鍵平臺需求。
5.保持中立性
信創云宜充分兼容各品牌的服務器、存儲、網絡等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通過生產級適配生態并開源開放,信創云可以擴展應用到多云環境,連接基礎架構、云服務和全生態的廠商,以兼容主要中間件、數據庫等業務環境。此外,信創云平臺通過開源開放的框架,快速集成第三方生態產品,實現業務應用的跨云運行,可有效避免上線即孤島的問題。同時,信創云平臺的異構兼容能力也必須十分廣泛,能夠滿足各類異構環境的需求。
建信創數字基石,解鎖算力自由
構建先進的信創 IT 基礎設施是企業在云計算時代的重要任務。企業不斷深入云化轉型、科研體系深度接軌實體經濟以及數據科學新領域的飛速發展,算力基礎設施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巨量化趨勢。
青云信創產品全面適配從芯片、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應用軟件等信創生態建設。青云是信創行業首批支持“一云多芯”和“一池多芯”統一管理的廠商,可以幫助用戶在同一個管理平臺之下實現國產 x86 和 ARM 芯片服務器的統一交付和管理。同時,青云提供從虛擬化、通用云計算、容器計算、彈性高性能計算、AI 計算等多種算力,通過彈性伸縮、簡便運維提升綜合算效,不僅能滿足各行各業的 OA 辦公、關鍵業務承載等場景需求,更能滿足材料學、基因組學、生命科學、CAE 仿真、深度學習、地理測繪、影視渲染等應用場景的算力需求。

青云信創云已在多個行業、數十家重點客戶的信創環境得到應用,如:國有大型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公安系統、能源企業等,并且為國家超算中心、區域科研中心、頂尖高校提供豐富的算力支持。青云科技將繼續堅持自主研發,在技術、產品及方案打造上,不斷創新,并協同信創生態伙伴,在標準制定、產品兼容、生態互信等層面深化合作,加速企業信創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