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智能化是工業領域的新興發展動力,通過連接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引領了新一代智能制造的發展,構筑了共創共享的創新創業生態,為實現基于數據驅動的優化決策和解決方案提供了新的途徑。
通過與工業智能化服務商合作,工廠可以更“聰明”,工人更“省力”,可以實現基于數據驅動的優化決策和解決方案,催生出眾包設計、網絡化協同研發、協同制造等新模式,構筑了共創共享的創新創業生態,激發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在此次工博會的中國工業智能化發展高峰論壇中,人們有幸看到了諸如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其中的突破。該場活動嘉賓量級重磅,把全場熱情帶至最高潮。

上海市相關領導就《有“志”者引領強國工業智能化發展》為主題作了主題發言。其中,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副處長何煒蒞臨此次會議,他表示黨的二十大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應產業轉型升級趨勢,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選擇。
當前上海正全面落實布局《上海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開啟新一輪數字化轉型新進程。目前,相關指標是到2025年上海數字化轉型比例不低于80%,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目標。他強調,完成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目標離不開軟件的支撐,工業智能化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生產相關的數據進行采集、分析、處理,幫助企業實現生產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降本增效。

(圖: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副處長何煒)
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王旭琴指出,如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正在逐漸推動工業發展的關鍵力量。數字化與工業深度融合也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改變著傳統的工業面貌、為工業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她透露,協會目前已經在經信委指導之下,陪伴很多工賦鏈主企業以數字化手段更加深入的帶動產業上下游實現業務發展。她表示,后期協會也會支持更多有條件、有能力,愿意擔當的企業成為未來的“工賦鏈主”。

(圖: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王旭琴)
億歐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彬強調,億歐已成立將近10年的時間,目前正在為大量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價值挖掘服務和精準的傳播。他強調,億歐的服務有助于將價值傳遞給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目標客戶,
億歐智庫通過融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成功案例和經驗,為企業提供了可借鑒的最佳實踐。通過深度挖掘行業痛點和問題,億歐智庫為企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時,億歐智庫還致力于推動產學研用的融合發展,搭建智能制造產學研用的橋梁,推動技術應用和產業化落地。在這個過程中,億歐智庫發揮了重要的角色,幫助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進行深度合作,促進了創新性思維的交流和碰撞,共同攻克制約智能制造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同時,億歐智庫還通過積極搭建智能制造產學研用的橋梁,推動了技術應用和產業化落地,為工業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億歐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彬)
隨后,該場論壇的重要協辦單位東浩蘭生會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畢培文作了精彩分享,他提到,東浩蘭生會展集團是國內會展行業的領先企業,公司旗下也擁有了會展業全產業鏈的資源。全年主承辦經營30場展會,近100萬平方米的展會規模,每年服務超過130萬人次的專業觀眾。其中,其主承辦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等系列工業展會,也為業界提供了高水平品牌展示舞臺和專業高效的行業交流平臺,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持續助力。

(圖:東浩蘭生會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畢培文)
百度智能云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總經理吳學義以《工業大模型扣響“新工業”大門》為題,展示了百度在工業大模型的落地情況。他說道:目文心大模型已經行業,打造了諸如能源、汽車、制造等等不同領域的大模型,幫助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級。據他透露,目前開物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全新升級,未來將通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對企業級和產業級企業進行賦能。

(圖:百度智能云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總經理吳學義)
羚數智能創始人&CEO郭文蔚為與會來賓準備了關于戰略管理和業務價值方面的論述,他以《實現從戰略管理到業務價值的跨越》為題展示了其中核心思想,核心內容她認為,羚數是一家為制造企業構建領先數字化管理和運營范式的一家企業,其團隊在工業智能化、數字化領域當中已經摸爬滾打超過15年的時間。據介紹,在過去兩年時間內,該公司取得了一些拿到50多個重要獎項與榮譽成就。
在客戶方面,羚數已經服務多個雙千億,以及雙百億的顧客,包括正太集團、延鋒汽車、吉利汽車、法國圣戈班集團、上汽集團等。郭文蔚認為,目前絕大部分的工業數字化還停留在業務流程并極少能夠面向業務價值。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的LeadMOM就可幫助客戶解決線上化、數字化的問題。其在羚數企業級大數據智能管理平臺中,包含了AIGC垂類工業領域應用、智能模型,據介紹,這個產品可以幫助客戶進行數據化的整合、抽象和聚合分類。目前,該產品矩陣已在很多大型客戶的場景中落地,并達到了良好效果。

(圖:羚數智能創始人&CEO郭文蔚)
東土科技副總經理張學兵展示了軟件定義控制在工業人工智能的應用實踐,他透露,東土科技成立于2004年,有著接近20年的發展歷史。它是2012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在工業網絡領域長期占據國內市場第一位。最近十年除了工業網絡之外,該公司還聚焦在工業控制、工業計算等領域。核心聚焦在工業互聯網底層技術即工業操作系統、工業控制軟件。張學兵強調,應重視工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技術發展,
他認為,軟件定義控制是工業AI(工業人工智能)區別于工業和消費品最主要的差別。工業現場要實現真正的閉環,把工業AI和各種各樣大數據分析出來的模型進行底層控制,而這也是構建工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根本。

(圖:東土科技副總經理張學兵)
優刻得私有云產品負責人呂勇鋒帶來的演講主題是《構建下一代云基礎設施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他指出,優刻得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云計算公司,在2020年科創板上市,也是中國第一家云計算科創板上市公司。在上個月,該公司剛剛基于云原生平臺發布了K8S安全容器管理服務,據了解,這個管理服務更適合于現在AIGC算力調度平臺,可以通過容器調度GPU、CPU、異構,國產化或者X86的芯片。除此之外,優刻得也是一家做公有云的廠商,目前在海外部署了很多節點,可助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上云等。

(圖:優刻得私有云產品負責人呂勇鋒)
鼎捷軟件知識中臺負責人劉暉帶來了題為《GPT在制造行業的應用實踐》的報告,他講到:鼎捷是一家專門做制造業的軟件服務廠商,該公司構建了“雅典娜”平臺,是個標準的云原生平臺,具備中臺PaaS架構。他強調,利用GPT構建應用需要采集知識、加工知識以及應用。目前該公司構建了傳統知識管理解決方案,在其新產品ChatFile中,其自動化處理機制可保證資料前置處理和準確性,對于用戶來說,在前端就可以通過交互的方式取得想要的內容。

(圖:鼎捷軟件知識中臺負責人劉暉)
在此之后,大會著重發布了「“制”敬不凡先鋒AI工業Top10」、“制”敬不凡先鋒智能制造創新Top10兩份榜單。
前者上榜企業有:百度智能云、創新奇智、東土科技、感圖科技、金蝶、九章云極DataCanvas、科大訊飛、商湯、賽意信息、微億智造。

后者上榜企業有:奧哲、鼎捷軟件、蜂巢能源、凌云光、葡萄城、企企通、升維智造、售后寶、舜云互聯、星環科技

億歐TE智庫院長江濤分享了其在中國軟件業的觀察,并找出了正在尋求自我突破的企業,他認為:在工業領域,掌握了核心主機或者核心設備的研發能力,將會在全球產業鏈或者利潤分配當中具有超額的機會。目前,工業軟件體系在中國發展實屬不易。
他提到,由于知識賦能工業產品或者工業過程能力的欠缺導致了行業低利潤的局面。在未來,他希望國產工業軟件能在高端制造比如汽車、航天、大型裝備、特種裝備領域再加一把力,這樣可盡早實現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化。

(圖:億歐TE智庫院長江濤)
中移物聯操作系統產品部總監嚴鐳為觀眾帶來了該企業的最新方案。他以《OneOS工業操作系統助力工業“智”造提速》為題講述了其在工業領域耕耘的建樹。他總結:OneOS操作系統是在國家戰略要求下做的操作系統,目前正在往工業操作系統延伸。其中有輕量級物聯網操作系統(OneOS)、分布式物聯網操作系統等,未來,該公司的發展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機械、能源自動化、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等。

(圖:中移物聯操作系統產品部總監嚴鐳)
緊接著,中之杰智能創始人、總裁蘇玉學先生帶來了主題為《讓離散制造不再離散》的主題演講。他認為,在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背景下,我國的數字化滲透率仍比較低。在他看來,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是“五鏈”融合,即資金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消費升級,加速產品創新,最后協調國內國際兩個大市場的循環,形成供需平衡。
以汽車、機械制造和家電為例,他認為,目前的大批量、標準化工業已不適應行業要求。在汽車領域,小批量、個性化、多品種、變更多的生產需求增長;在家電領域,產品的特點是個性化強、升級換代迅速、生命周期短、訂單變更頻繁,而且季節性特別強,所以產品預測比較難。同時對供應鏈要求非常高;在機器加工行業,個性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競爭力結構也正在發生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中之杰的德沃克智造(D-Work)應運而生,可以很好解決離散制造業的現場管理。據了解,這套系統是軟硬一體化的柔性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擁有執行層和控制層,好比人的“神經中樞”,指揮著大腦和胳膊腿手。由于在產品架構初期便考慮到可復制性,所以讓其產品80%采用離散制造業行業通用基礎模塊,架構時采用低代碼平臺兼顧15%行業屬性和5%行業個性。
目前,該公司深耕制造業16年,已經擁有2個研發中心和6個分公司,總部在浙江寧波。去年,該公司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是浙江省離散制造領域唯一一家。

(圖:中之杰智能創始人、總裁蘇玉學)
接下來,是商湯科技工業視覺首席技術官呂曉明帶來了題為《大模型技術下的工業質檢的創新與應用》的演講。AI質檢大有前途,但在落地層面需要公益數據、制成數據的輔助。在商湯中,正在探索除視覺外的多模態大模型,在包括溫度、振動、聲音等各級各種樣的傳感器的介入后,工業質檢領域將會有新的改變。 除了大模型外,目前商湯還擁有自訓練平臺。他透露,在大模型在工業領域全面開花前,還需要解決算力資源、數據安全、模型優化調優,以及模型部署、公共數據集、工業場景數據集等一系列問題。

(圖:商湯科技工業視覺首席技術官呂曉明)

在主題為實現工業軟件核心技術自主化的圓桌中,眾高管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本次圓桌由高鵠資本董事舒雪梅主持。

(圖:高鵠資本董事舒雪梅)
博潤資本投資總監孟慶龍認為,國際的工業軟件巨頭一路走來伴隨著并購。他希望國內資本并購越來越多。在結合AI方面的投資,他強調,要量化AI創造的價值、要能形成數據-AI的飛輪,除此之外,他還希望企業能夠給出相對合理的估值。

(圖:博潤資本投資總監孟慶龍)
上海優也創始人&董事長傅源的觀點是中國的發展有自身特色,因國外前期強調技術、國內強調迭代和商業模式,讓前者后期走向了差異化,而國內走向了集成。但在近幾年,他認為,CAD、CAE領域出現了非常專業的供應鏈軟件,追求專業度正在國內軟件行業發生。

(圖:上海優也創始人&董事長傅源)
悠樺林聯合創始人、交付與客戶戰略副總裁韓理希認為,在國內市場,該公司頭部客戶在工業軟件中正在走從有到優的過程,而在腰部客戶還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他認為,現在的產品或者標準體系定義要結合中國的市場,即一方面要照顧國外大廠體系,幫助中國工業更好經營和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結合中國市場目前的現狀,給出更合理的體系。

(圖:悠樺林聯合創始人、交付與客戶戰略副總裁韓理希)
接下來,廣域銘島新能源電池事業部總經理王彬帶來了題為《數字時代下的電池未來工廠》的演講。 他透露,廣域銘島目前是吉利全資控股的一家工業互聯網子公司,也是全國唯一一家汽車行業出身的雙化平臺。現在,該公司已形成五大核心能力,即數字化轉型架構能力、速贏和卓越、IT跟OT的融合,重點是在工業知識方面的沉淀和積累。隨著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電池板塊,吉利有將近150GW時規模,未來會把離散相關經驗應用復制推廣給上下游。

(圖:廣域銘島新能源電池事業部總經理王彬)
碩橙科技副總裁樸永煥講述了全感知AI技術驅動的工業互聯網數智化未來。他介紹,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國內第一家結合AI機器學習處理運行設備當中發出噪聲、噪音分析提供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該公司是做工業現場智能診斷和智能運維、故障診斷的。據了解,過去幾年,該公司實現了年收入195%的年化復合增長,在他的預估中,該公司還會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圖:碩橙科技副總裁樸永煥)
匯正財經首席研究員顧晨浩表達了投資領域的觀點,他以《工業軟件:AI+工業領域最值得關注的投資方向》為題,列舉了核心觀點,他說到,截止2021年,全球(國內)工業軟件市場規模和增速高,但工業軟件市場規模低。總體而言,該行業處在規模小、發展快的階段。

(圖:匯正財經首席研究員顧晨浩)

在主題為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論壇的圓桌討論中,容億投資創始合伙人、副總裁劉宏春主持了該討論。

(圖:容億投資創始合伙人、副總裁劉宏春)
微億智造副總經理李科頻認為,國家制造業已經到轉型階段,在多頻小批條件下如何做是最重要的,他看好AI,并認為隨著它的訓練、知識學習會變得越來越強。

(圖:微億智造副總經理李科頻)
美的集團美云智數數字運營總經理魏曉剛認為,目前,企業對數字化轉型認知已從選修課變成必修,未來會出現更多的互聯網平臺把精益、自動化和數字化相融合,在這個轉變下,自動化、信息化和生產制造、工藝會更加融合。

(圖:美的集團美云智數數字運營總經理魏曉剛)
黑湖科技合伙人兼CMO肖哲認為,供應鏈數字化進步明顯,目前,以消費品為例已可以通過大批量小批量、多批量生產快速響應市場,而背后離不開生產效率和工藝鏈效率的提升,他認為這種模式有望復制到工業場景以創造更多價值。

(圖:黑湖科技合伙人兼CMO肖哲)
在此之后,大會著重發布了 “制”敬不凡先鋒工業機器人 Top10、“制”敬不凡先鋒智能機器人 Top10 以及“制”敬不凡先鋒工業軟件 Top10。
第一個榜單中,上榜企業有:艾利特機器人、海康機器人、海柔創新、節卡機器人、捷螺智能、快倉智能、靈西機器人、勱微機器人、鎂伽科技、瓦特曼智能。

第二個榜單中,上榜企業有:達闥機器人、富仁集團、獵戶星空、擎朗智能、深蘭科技、億嘉和機器人、優必選、優地科技、云深處科技、智元機器人。

第三個榜單中,上榜企業有:工業富聯、黑湖科技、華天軟件、羚數智能、美云智數、賽美特、上海優也、世冠科技、云廬科技、中之杰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