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個多月前的 google I/O 上,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在演講中提了不下 25 次的「AI」。而今天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辦的 2023 Google 開發者大會的 Keynote 上,從 Mobile、Web 到云,都是多次提到了 AI,生成式 AI 席卷之時,Google 正在將其全面滲透到所有技術棧及平臺之中。
作者 | 唐小引發自上海
出品 | CSDN(ID:CSDNnews)
這是 Google I/O Connect 全球巡回的收官之戰,也是 Google 開發者大會在中國連續舉辦的第 8 年。Google 大中華區總裁陳俊廷在開場的演講中這樣說道:“中國開發者對全球市場的貢獻日益重要,你們的卓越表現世界有目共睹,我們很榮幸能夠和中國的開發者一起并肩前行。”

從 Keynote、展區、各種 Sessions,我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兩點,一是如前所言,Google 將 AI 的能力全面滲透到所有技術棧及平臺之中,另一點是,在這所有的背后都離不開開發者、開發者生態的繁榮與力量。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Google 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究竟給中國的開發者們都帶來了什么。
人人都是夢想實現家:Google 真的用技術在改變世界
對于 Google 大中華區總裁陳俊廷難得的一次演講,我一開始的期待是如 Pichai 一樣去講一些讓人激動人心的新技術,但陳俊廷卻以幾個極為細膩的開發者故事,講述了 Google 是如何真正做到用技術來改變世界的,如何讓全球用戶受益。

陳俊廷,Google 大中華區總裁
比如:
- 與蘭州大學的開發者合作,采用 TensorFlow 等開源工具、機器學習等技術,基于五萬多張敦煌壁畫的素材,將敦煌傳統紋樣與現代圖形結合。讓用戶的隨手一畫,即可妙“壁”生花,皆成敦煌之美。

- gReach 計劃:為殘障人士提供平等的職業機會,通過打造更多元、無障礙的工作環境,助力發揮潛力,實現夢想,多元共進。
- 通過 “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讓甘肅省華池縣的小朋友們享受科學的早教關愛,也為欠發達地區的女性提供就業機會。
- 江西省的潭山鎮欣欣中心小學將有 240 位小朋友搬進由谷歌公益捐助的嶄新教學樓,在明亮的教室里敲下自己的第一段代碼。
“我們希望透過技術、想象力和愛,讓人人都成為夢想家、創新者。每個人都是夢想家,每個夢想都值得被實現。”陳俊廷如是說道。
我想,這非常符合 Google 的價值觀,也是程序員們用技術改變世界的初心。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 Google Developer X 和開發者關系副總裁兼總經理 Jeanine Banks 的分享。

Jeanine Banks,Google Developer X 和開發者關系副總裁兼總經理
她講到了一個頗為有意思的開源項目 —— Project GameFace,將機器學習與傳統的編程模式相結合,讓用戶通過面部表情和頭部動作來精準控制鼠標,有攝像頭就可以輸出指令。現場播放的視頻里讓我感受頗為深刻的有句話:“肌萎縮為我關上了健康之門,GameFace 又為我打開了一扇窗。”
GameFace 地址:https://Github.com/google/project-gameface
Studio Bot:讓 AI 全面融入 Android
之前的 Google I/O 為開發者們帶來了提升研發效能、加快交付速度的若干更新,其中對開發者們來說至關重要的一項就是 AI 編程。除了 Bard 寫的代碼可以一鍵拖拽到 Colab 里直接運行,對 Android 開發者們來講,使用更高頻的則是Android Studio Hedgehog 里名為「Studio Bot」的對話式編程助手,可以幫助 Android 開發者生成代碼、查找相關資料,學習一些開發中的最佳實踐并輸出出來。從 Jeanine Banks 和 Google Android CoreOS 技術推廣部主管史婧羽的分享中都多次提及。

史婧羽,Google Android CoreOS 技術推廣部主管
比如在實際編程過程中,當你碰到在 Android 范疇內的任何問題,都可以拋給它,它會回答問題,或者是直接幫你生成代碼,所生成的代碼可以復制,也可以一鍵導入到你的項目中。
下面這張圖展示的,就是向 Studio Bot 進行提問生成一段用于縮放 Android 攝像頭返回的 NV21 數據的工具類的代碼,Studio Bot 能在數秒之間給你生成返回,但在測試的過程中,針對一些相對較復雜的計算,可能是 Prompt 沒有寫到位,沒有很好地解決問題。但從回答的信息來看,對開發者的幫助是顯著的,極大地提高了實際的編碼效率。

當然,現在 Studio Bot 依然處于測試階段,而且已經支持中文了。
Web 將是 AI 的一大重要平臺
看完 Mobile 端的 AI,我們再來看 Web 端。從事 Web 開發已經 25 年的 Google 資深開發技術推廣工程師兼 Chrome 開發技術推廣部主管 Paul Kinlan 在帶來 WebAssembly 跨平臺多語言的最新進展的同時,講了一句非常關鍵的話 ——「Web 將成為一個重要的 AI 應用平臺」。

由此帶來了可以同時運用云端和本地設備端算力的 WebGPU,它能夠充分釋放設備 GPU 硬件的潛能,讓 Web 應用發揮所有的本地算力,用于各種高級圖形任務及新 AI 應用。
AI 不能替代編程:大模型讓更多人參與到開發中
面對 AGI 浪潮的席卷,Google Web 機器學習主管 Jason Mayes 先給所有開發者來了一記定心丸:“AI 并不是取代編程。雖然 AI 很強大,但它不是能替代一切的魔法。在優秀的工程師手中,它能夠讓很多無法實現的創意變為現實。”
Google 為機器學習工程師打造了一系列新工具,并已在過去幾個月中陸續發布。其中就包括:
- 開源的多模態框架 Keras Core:優化模型開發流程,能夠顯著簡化和加快反復的測試和迭代工作。
- 專為機器學習工作負載優化的運行時:TensorFlow 可以在各種平臺上運行,從最小的微控制器,到最大型的云集群。

- 可替你處理繁瑣機器學習事務的框架:開發者將能夠從 TensorFlow、JAX 甚至 PyTorch 中靈活選擇符合需求的后端,未來還會支持更多其他框架,且無論使用的是哪個后端,代碼都不需要做任何改動。

此外,生成式 AI 帶來了提示工程師的興起,前面我們提到 Studio Bot 就很需要寫好的提示。為了讓模型用戶更好地使用“提示”來和大模型交互,Google 為我們帶來了 Prompt Engineering 提示工程,能夠幫助用戶實現編寫適當的輸入文本來引導 LLM 生成符合預期的輸出。
開源才是大模型的未來:Google 集成 Llama 2、Claude 2、Falcon
Google Cloud AI 平臺副總裁 Ting Liu 深入分享了 Google Cloud 如何運用 AI 的力量幫助所有開發者革新工作方式,實現大刀闊斧地創新。為此,Google 提供了包括 PaLM、Codey 等在內的多種基礎模型,也于近期進行了更新,如實現代碼生成的 Codey 對于支持的主流語言,生成代碼和代碼聊天的質量提升了 25%。Ting 以「提升速度、降低難度、擴大規模」十二字箴言對 Google 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效用進行了總結。

其中她還特別談到,秉承著 Google 營建開放式生態的一貫理念,Google 還豐富了機器學習全流程開發平臺 Vertex AI 的模型庫,既有 Google 自己的模型,也有多種第三方、開源的模型,總計超一百多種模型,包括 Meta 炙手可熱的開源大模型 Llama 2、大火的 Claude 2、備受關注的開源大模型 Falcon,盡顯開放的本質。此前曾經曝光過的 Google 內部文件言及開源才是最終的勝利者,近幾個月來,越來越多的從業者認為,開源才是大模型的未來。

而在此 Ting 還提到了 Duet AI in Google Cloud 是如何幫助開發者寫出優質代碼,支持自動補全、生成函數,能夠極大地簡化大型代碼庫的維護。
以上一切都需要開發者生態的力量
前面所有的技術棧與平臺的背后,是 Google 對于全球開發者生態的建設,幫助世界各地的開發者和創業公司利用 Google 的技術棧取得成功。Google 全球開發者生態總監 David McLaughlin 表示:“再一次回到中國太開心了,我這次到達上海才 2 天。但中國的技術讓我深深折服。”
去年,中國的 Google 開發者社區在 20 多個城市舉辦了活動,吸引了近 60 萬開發者齊聚線下,而關注女性開發者的 Women Techmakers 活動今年吸引了近 149,000 位女性參加,CSDN 也是多次參與。

同時,David 還和大家同步,Google 中國開發者網站于近期做了改版,以期幫助開發者更輕松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和工具,歡迎所有開發者朋友們訪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