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似乎正面臨著崩潰的轉折點。
別說那些處于車市邊緣的英菲尼迪、斯巴魯等,即便是日產、本田、豐田這“日系三強”,進入2023年以后銷量兵敗如山倒。8月份,豐田銷量減少了6.6%,本田和日產的銷量分別同比下降了25%和28.9%。
歸根到底,日系品牌在華銷量的下滑,主要是新能源車市的沖擊太大,那些暢銷日系車一直以來的經濟省油耐用優勢,逐漸變得沒有說服力,消費者對日系車的信仰也開始褪色。
豐田作為日系品牌中的“老大”,有資本在新能源市場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來提高用戶群體,但這種操作終究是飲鴆止渴罷了,想要抗住電動化時代帶來的沖擊,就需要在產品上找到更多的存在感。
近日,豐田公布了其固態電池開發的最新情況,確認在2026年將下一代電池技術應用在量產車上,該技術可以讓純電動車在10min后充滿電,并且具備745英里(約為1199km)的綜合純電續航里程。與此同時,官方還將電池版本區分不同的屬性,有的側重于提高性能,有的著重降低成本,這無疑是更多家庭用戶的首選。

續航焦慮幾乎可以說是所有純電動車主不可避免的情緒。按照目前的充電設施齊全度來看,續航焦慮至少在未來幾年內都不會消退,唯有提高續航里程才能緩解,這也是眾多車企正努力的方向。
縱觀國內車市的量產純電動車,續航里程能夠破1000km的有兩個版本,分別為極氪001 2023款 WE版 140kWh千里續航套裝(CLTC工況續航:1032km),以及埃安AION LX 2022款 Plus千里版(NEDC工況續航:1008km)。

但是,這兩款產品的指導價分別為40.30萬元和46.96萬元,遠超于普通家庭用戶的購車預算,事實上這兩個版本的銷量都不算高。倘若豐田真的可以把續航破千公里純電動車的價格打下來,說不定真的能夠成功翻盤。
固態電池,
成為下一個重點領域
幾乎所有車企都在積極推純電動車,即便是那些處于市場邊緣的企業,也都希望通過純電動產品實現銷量上漲,但要想突出自家產品優勢,直觀地提高續航里程可能是最有效的宣傳方式。
最近這些年,不少車企和電池供應商推出了最新的電池技術,不斷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當中知名度最高的應該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其次就是廣汽集團的彈匣電池、特斯拉的4680電池、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等等。

然而,當中絕大部分電池是液體電解質電池,相比之下,固態電池擁有更為廣闊的前景。
一方面,固態電池的性質比較穩定,即便在高溫下也不會發生副反應,使用壽命也更長。另一方面,固態電池可以采用高電壓和高比能量的電極材料,能量密度更高,純電動車續航里程的下限會被進一步拉高。
簡而言之,基于電解液電池,通過改變結構、開發黑科技等方法來提升續航不過是“擠牙膏”,要想大幅度提高續航,更好的替代材料才是上策,誰先成功誰就能更快稱霸市場。

小通了解到,寶馬、奔馳、大眾等品牌都計劃在2025年前后推出搭載固態電池的量產車,而在國產陣營中,上汽集團和清陶新能源成立固態電池聯合實驗室,比亞迪早在2017年就申請了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復合材料和固態鋰離子電池的發明專利。
現如今,固態電池領域的專利數目在不斷增長。數據顯示,豐田在2022年就擁有了1331項固態電池的相關專利,當中包含電池結構、制造工藝和用料,遠超其他企業。
因此,對于豐田宣布確認在2026年將下一代電池技術應用在量產車的消息,小通認為可信度很高,至少比其他沒有透露多少固態電池進展的車企更可信。
豐田固態電池車,
能不能將價格打到20萬以內?
前面提到,目前車市中已經有續航突破1000km的純電動車上市,但受限于價格,愿意買這些車的用戶太少。20萬元以內才是普羅大眾的購車預算,就問可以把成本降低40%的豐田固態電池車,能不能把價格打下來?
目前,車用三元鋰電池的成本在500元/kW·h左右,一個75kW·h的電池組就需要37500元。有分析機構估算,固態電池在2026年的成本是在5700元/kW·h左右。也就是說,現在買一輛75kW·h容量的固態電池車,光是電池成本就已經來到了427500元,再加上驅動電機、電子電器、車身等其他部分,量產車的成本可能已經來到60萬元-80萬元,落地價上百萬完全有可能。
這個價位,就別想著暢想了,不賠錢都算好的。

如果豐田真的可以將固態電池的成本降低40%,相當于一輛75kW·h容量的固態電池車,電池成本可以降低至171000元。如果豐田再繼續發揮它“節省成本”的高超技術,量產車的落地價可能會在30萬元-50萬元之內。
這個價格的受眾群體并不算少,但小通要說清楚的是,這個價位可能只能獲得續航很長、充電很快的“毛坯車”,畢竟所有成本都放在基礎硬件上,要想軟件也到位,價格可能又會到達另一個層次。
愿意花30多萬買車的人不少,但大多數的他們似乎都不愿意花30多萬買一輛沒啥體驗的車。

小通猜測,豐田有能力壓縮固態電池的成本,但按照目前的技術走向來看,即便壓縮到極致,可能仍高出大部分普通消費者的購車預算,20萬買到豐田的固態電池車可能真的沒有多大希望。
中國畢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豐田不可能不把最新的新能源技術投放到中國市場。但豐田真要把30萬元-50萬元之內的沒有多大體驗的固態電池車投放在中國市場,產品在銷量上可能并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
要么,豐田繼續發揮壓縮成本的高超技術,將產品打到20萬元以下。對于購車預算在20萬元以內的用戶而言,產品配置少一些也沒關系,只要保證續航夠長、充電夠快,能夠讓自己放心開車的產品就是好產品。
要么,豐田干脆不壓縮成本,反而直接提高成本。固態電池車融入高端品牌中,將產品配置水平設置高一些,價格往高端方向走,吸引對各方面需求都足夠高的用戶。
按照固態電池在電池行業中的領先性,小通認為后者可能更適合豐田固態電池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走向。當然,這些都是后話,最終還得等豐田相關量產車推出之后才能定奪。
【來源:電車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