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球智能手機廠商而言,2022年無疑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11.7%,總出貨量不足12億,為十年以來的最低值。這一年,堪稱全球手機市場的“至暗時刻”。
智能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下滑明顯,各大手機廠商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國際手機品牌蘋果出貨量Q4首次出現兩位數下跌,三星Q4營業利潤暴跌超六成。中國廠商也未能幸免,出貨量都出現了不少下滑。身處其中,小米也遇到不小挑戰。
3月24日,小米集團交出了2022年Q4及全年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小米全年總收入達人民幣2800億元,經調整凈利潤達人民幣85億元。手機、IoT和互聯網三大業務板塊各有突破點,核心戰略穩步推進,其中高端化戰略更是卓有成效,全球化戰略縱深推進,境外商業變現效率持續提升,而備受關注的造車等創新業務也透露出了積極的進展。

縱觀這一年表現,小米智能手機業務韌性凸顯。不僅全球手機出貨量達1.5億臺,市場占有率達12.8%,繼續穩居全球前三,而且在高端市場的價格、銷量和品牌力,都取得了超預期的進展,可以說抗住了這一波行業寒冬。
高端化戰略漸入佳境,海外市場開始發力
2022年以來,全球經濟下行幅度和通脹率都大于預期,持續削弱著市場消費力。據IMF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從2021年的6.2%放緩至2022年的3.4%。
聯合國發布的報告也指出,2022年全球通脹率約為9%,創數十年來的新高。這意味著全球消費力都受到經濟下滑預期和通脹因素的削減,企業經營全面承壓。
當手機市場盡顯疲態,各大手機廠商不得不向高端化發展之時,小米早已于三年前提出高端化和全球化戰略。過去一年,小米高端化戰略進入佳境,國內銷量和口碑雙高,并且在海外市場開始發力,取得了令人驚艷的成果。
探索高端三年來,小米聚焦高端產品打造,不斷推出口碑爆棚的產品。2022 年三季度,小米相繼發布高端機型Xiaomi 12S Ultra和Xiaomi MIX Fold 2,京東平臺好評率分別達到98.5%和99.6%,超出iPhone14系列的京東好評率。另外,Xiaomi MIX Fold 2的京東、天貓累計PSI(產品情感指數)達到93.83,在6000+價位段排名行業第一,超過其他安卓廠商的高端機型。
市場熱度還未散去之時,小米又在四季度攜手徠卡深度研發,解鎖影像戰略升級,重磅推出Xiaomi 13及Xiaomi 13 Pro高端機型。手機一經發布,獲得市場一致認可,京東平臺好評率超99%,小米智能手機銷量連續7周霸榜中國大陸市場,位居人民幣4000-6000元價位段安卓陣營第一。

得益于高端化戰略快速推進,提高了小米的盈利水平。2022年,小米全球智能?機平均售價(ASP)創歷史新高,達人民幣1111元。同時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大陸地區智能手機ASP更是同比增長超14%,且高端智能手機(人民幣3000元及以上)出貨量占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比例同比提升6.8個百分點,高端戰略推進成效初顯。
在中國大陸市場取得突破后,小米的高端化戰略開始向海外市場擴張。2023年2月,Xiaomi 13國際版登陸海外市場,吸引更多海外攝影、科技愛好者及媒體廣泛關注。小米13和小米13Pro的推薦零售價分別為999歐元起(約合人民幣7330元)和1299歐元起(約合人民幣9531元),均比國內售價高出3000元以上。
體驗小米13系列后,多家海外媒體給出高度評價。英國科技媒體Trusted Reviews表示,“在實際上手測評手機時,系統沒有出現延遲,點擊和滑動操作都非常順暢”。另一家科技媒體Tech Aduisor同樣給出了高評價,“手機處理大多數任務時,甚至一些復雜繁重的任務都不會有問題,這種性能可以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對此,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表示,近年來,小米手機業務的成長依靠海外市場,經過過去幾年的猛攻,小米手機在歐洲中低端市場已經有一定成績,中高端市場對于小米來說相對空白,小米希望影像升級,通過小米13+徠卡組合樹立高端品牌形象,快速打開歐洲中高端手機市場。
而小米在歐洲市場,毫無疑問屬于知名品牌。從手機銷量上看,2022年小米歐洲市場份額為21%,基本保持在前三名,與蘋果、三星你來我往,可以歸為同一檔。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取得了突破,使得小米有了更大信心沖擊海外市場,并且在歐洲已經卓有成效。
研發持續高投入,智能駕駛等取得進展
很多人對于小米一直有一個較大的誤解,那就是小米不重視技術,其實小米在研發上從來都是不吝于投入。
市場寒冬之下,小米為何能取得不錯的進展?很大原因也在于研發的持續高投入。財報數據顯示,2022全年小米研發投入160億元,五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8.4%。小米員工中研發人員的占比也在逐年提升,截至2022年12月,研發人員占總員工的比例增至近50%。對于一家綜合毛利率不到20%的企業來說,這一投入力度實屬不小。
技術創新作為小米發展的關鍵,始終是小米的重心。“技術為本”列為小米集團的“三大鐵律”之一,由此可見重視程度。小米還在財報中明確,未來五年(2022年-2026年)總研發投入預計將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堅定投資未來。

此外,小米科技實力還獲得國際市場認可。2022年10月,小米入選波士頓咨詢(BCG)評選的“2022年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50強”名單,再次印證小米對技術立業的切實踐行。
得益于持續高研發投入,小米近年來創新技術成果豐碩。在電池技術領域,小米發布全新自研澎湃G1芯片,同時公布預研固態電池技術,改善充電體驗,提升電池性能;在影像領域,小米攜手徠卡,深度聯合研發,啟動影像戰略升級;在新型顯示領域,小米推出無線AR眼鏡探索版,自研微手勢交互,體驗順滑,應用流暢。
2022年7月,小米推出首款同時搭載澎湃G1、澎湃P1兩顆自研芯片的Xiaomi 12S Ultra,實現一英寸大底和徠卡影像審美的完美結合,為無數影像愛好者提供全新的移動影像體驗。2022年8月,小米推出新一代折疊屏旗艦Xiaomi MIX Fold 2,重新定義折疊屏極致輕薄體驗,實現多項技術突破,引領折疊屏手機新的技術方向和產品體驗。
在前沿技術的探索方面,小米的研發能力也開始落地。2022年8月小米發布全尺寸仿生人形機器人CyberOne。不同于波士頓動力的“超越人”和特斯拉的“替代人”為目的,小米依托人形更好的感知、認知、決策、執行特點,致力于為人提供服務,這一點從機器人的五官細節、運動能力和傳感器的設計上都有所體現。
在智能電動汽車方面,小米充分發揮創新優勢,開拓新增長空間。2022年,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投入為人民幣31億元,汽車業務團隊規模約為2300人,小米汽車繼續保持2024年上半年量產目標。
對于市場熱點AI大模型方面,小米已有所積累且落地場景豐富。3月24日,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小米采用多技術路線并行探索AI大模型的落地,ChatGPT的成功給了小米很大信心驗證了這個方向的正確性。目前小米的小愛同學即是典型的大模型落地場景。
盧偉冰介紹,小愛同學已經做了6年,在與用戶的交互體驗中積累了長期可復用的經驗,同時,小米有豐富的場景落地經驗,小愛同學支持手機、音箱、車等多場景的智能融合。未來,小米將繼續大模型研究,引入更加先進的大模型能力,包括探索多模態能力、智能座艙交互體驗提升等。目前,小米AI團隊超過1200人。

管理層經營穩健,明確規模與利潤并重
盡管小米2022年業績遇到不小的挑戰,但2022年已是過去時,一系列宏觀指標顯示,市場行情正在向好。
近日,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出口均不同程度好于預期。2023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3月前兩周,18個大城市的地鐵客運量和百城交通擁堵指數分別同比增長33%和3.6%。
社會經濟活動的逐漸活躍,為消費電子行業注入活力。外部環境的改善于小米而言是巨大的利好。實際上小米也已感受到了回暖的跡象,小米線下零售業務顯現復蘇,2023年前兩個月的月均單店GMV較2022年Q4增長超30%。
為了順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小米在組織架構和經營策略上,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2023年初,小米舉行晉升任命儀式,晉升盧偉冰為集團總裁,王曉雁、屈恒和馬驥為集團副總裁。雷軍在內部郵件中表示,這是“集團發展、治理史上的重要時刻”,并將2023年稱為小米“開啟全新發展周期的一年”。
隨后,小米又設立了集團經營管理委員會和人力資源委員會。雷軍表示,“這項決定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決策的質量和效率,并且兼顧未來業務的反應速度和體系建設”。兩個委員會的成立將小米的內部協同和決策效率提升到了新的專業化管理階段。這也預示著小米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3月24日,盧偉冰在財報發布當晚的電話會議上也表示,2022年是富有挑戰的一年,也是小米能力脫胎換骨的一年。面向未來,小米提出了規模與利潤并重的經營思路,并且要注意提高我們內部的效率。在執行層面,將利潤目標要做到精細化的管理。
對于2023年的手機市場,盧偉冰表示,外部宏觀挑戰依然存在,消費仍在逐步復蘇,具體要看市場恢復情況。小米集團CFO林世偉補充道,對2023年市場整體保持樂觀,行業競爭格局將會趨于理性,庫存水位將逐步回歸正常和健康,產品能力持續提升。
對于小米而言,2022年交出的業績答卷體現了公司強大的韌性。隨著外部市場環境逐漸復蘇,消費需求和科技創新活力持續釋放。小米早已蓄勢待發,通過推動創新業務落地,持續科技攻堅和經營治理模式改善,有望加速步入新一輪向上發展周期。
【來源:鳳凰網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