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威馬汽車全員信引起網友關注,威馬汽車CEO沈暉發布內部信宣布,為了應對資金壓力,公司管理層帶頭主動降薪一半,同時對公司整體運營費用進行精簡,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
而在今年早些時間,因為威馬招股書透露,威馬創始人沈暉12.617億元年薪,也曾引起熱議。

對此,沈暉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進行了回應。他表示,香港的薪酬和內地的年薪是兩個概念,12億是股權激勵,是非現金性質,不會產生實際的現金支付。
“如果威馬創業失敗,這個數字就是0,如果創業很成功,這個數字甚至會超過12億。招股書也清晰披露了,我的實際年薪是201萬,和行業平均水平差不多。”
沈暉認為,“12億”這個數字是過去5年公司估值不斷提升帶來的結果。股權激勵是大多數科技創業型公司的主流選擇,比如小米雷軍的股權激勵有99億,實際也沒有進口袋;
特斯拉CEO馬斯克的“未來十年薪酬方案”,根據這一方案,馬斯克依靠股權激勵增加的財富才超過700億美元。單純討論股權激勵的“價值”沒有意義,還是要看到股權激勵體系是否能夠激發團隊帶領企業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在澄清事件始末后,沈暉還特別表示,如果有幸能拿到12億股權激勵,他會更多投入公益項目,以及成立研發基金等。

【來源:快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