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互聯網經濟下,大公司不一定能打敗小公司,但是快公司一定會打敗慢公司。
在過去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十年中,人們見證了太多的起起落落。一批企業在很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比如拼多多、抖音、貝殼找房,可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同時,也有很多曾經高光的產品銷聲匿跡,比如錘子手機、ofo、熊貓直播,斯人已退出江湖,江湖上還流傳著他們的傳說。據媒體統計,過去的十年中,新經濟類關停倒閉項目數已達到14000多家,僅去年關閉的項目逾千家。
起起落落的背后,是中國幾十年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帶來的增長紅利。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響了整個社會進程。今天,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力量正向過去被認為的邊緣地區、各行各業的細分領域滲透,從而為更多創業者提供了機會。共享經濟、知識電商、無人便利店、社區團購、戀愛社交等各種新賽道因勢而動,紛紛出現。
“戀愛社交”是近兩三年興起的一個社交細分領域。這個品類的開創者是視頻戀愛社交平臺——伊對App。伊對上線于2018年,聚焦移動端的戀愛和相親服務,打造了“視頻+直播+紅娘”的模式。
作為一個細分領域的“拓荒者”,伊對不可能避免來自市場的各種考驗,特別是新冠疫情忽如其來的沖擊,但是,其仍以5428%的增長率(德勤數據)領跑互聯網創業企業,并躋身德勤評選的“2020年亞太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榜單”,并高居第9名。在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的形勢下,伊對的成長又能為業界和創業公司帶來哪些啟示呢?
2
在很多人眼中,伊對是互聯網社交領域的一條標準的“快魚”:短短3年時間,注冊用戶達1億,活躍紅娘4萬多人,每個月的線上交友和相親活動約1000萬場,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伊對有著眾多的用戶。
但拋開小城青年“脫單神器”的標簽,通過伊對,我們看到了互聯網創業者的崛起路徑,是歷史機遇、市場風口與創業者騰挪跌宕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來看,后起之秀的成功往往與三點密不可分。
首先,市場邊緣再造價值網。
我國互聯網覆蓋呈現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以及鄉村擴散的趨勢。長期以來,互聯網產品目標人群也以大中城市為主,特別是一線大城市,從而造就了BAT、TMD等一大批成功的公司和由它們或直接或間接主導的市場價值網。在這些成熟的市場中,領先者如魚得水,新進入者卻往往舉步維艱。
所以,我們看到,創業公司在初始階段到主流競品的的價值網的邊緣找機會。這是現有主流市場的競爭者所忽略的地方,以此來避開激烈的競爭,為自己的成長和壯大創造空間。拼多多等就是這些創業者的成功榜樣。
第二,細分領域挖掘差異化需求。
我國市場總體上已經告別短缺狀態,目前的供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不均衡”和“不充分”。各行各業幾乎都已經存在主導者或佼佼者,企業競爭向細分人群和細分場景延伸。就市場而言,在完全市場細分與無市場細分之間存在一系列的過渡細分領域;就顧客而言,其同質性需求被滿足或者基本滿足以后,異質性需求就開始突顯,這就是新進入者的機會所在。
第三,成熟平臺獲取流量和客源。
遠離成熟的競爭對手,是避免與其做正面的市場爭奪,而并不等于不與其發生交集。在互聯網領域,具有市場主導型的平臺恰恰也是巨大流量的入口,用好這些產品可以為新產品提供源源不斷的流量和用戶。目前,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被互聯網新產品當作獲取流量和客源的平臺。例如,拼多多早期的快速生長與微信中的拼團是分不開的。

回顧消費者行為的歷程,基本趨勢是從數量到品質、從滿足基本需求到滿足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在交友和婚戀這個情感領域,越來越多用戶將更真實、更有趣、更能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當作首選。在這里,不僅要找自己的另一半,也要結交志同道合朋友。
種種表明,今天的產品成長之路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好品質、好體驗才是王道。能不能順應潮流,不落傳統優勢之窠臼,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關系著企業的未來。
3
長期以來,市場上并沒有一個獨立的“戀愛社交”品類,或者說用戶的這種需求包含在籠統的社交需求之中。移動社交是一個非常可觀的產業。據艾瑞數據,2020年我國移動社交市場規模達1162億元,在2015-201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50.10%,預計到 2024年達2322億元,年復合增速為18.9%。
不過,就交友和戀愛領域而言,盡管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主流社會普遍接受的方式,但是,這個領域過去還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使用率偏低、網絡虛擬與真實場景的差距等技術性問題、阻斷收費模式等都曾長期困擾著這個行業。
因此,這個行業繼續發展需要解決以下的問題:一是技術手段升級以降低使用門檻和提升真實性,從而提高平臺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二是根據場景和人群的細分,滿足更多人的多樣化需求并破解其痛點問題;三是針對90后、95后等年輕人的人群特點,為其創造更多自我表達和展示的機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伊對定位“戀愛社交”平臺,就是對傳統的一種顛覆。戀愛社交就是聚焦到從陌生人到戀人之間的這段更加細化的社交距離,以技術手段為單身提供更多的機會,幫助提高他們“脫單”能力,推動美好結果的達成。
4
伊對團隊是一個連續創業團隊,積累了一定的社交產品經驗。在決定做戀愛社交類產品之前,創世團隊前后分析了國內外上百款社交產品,最后定位做一款符合內斂的中國人性格特點的、簡單易用的交友軟件。
回顧三年多的成長歷程,伊對走對了關鍵的幾步。
首先,聚焦下沉市場,服務小城青年。
“顛覆式創新理論”之父克里斯坦森說過,需求不存在顛覆性和持續性,技術也無所謂顛覆性和持續性,但是利用技術滿足不同需求的組合方式,才具備顛覆性。
就在社交企業混戰在原有市場價值網,特別是爭奪城市白領人群的時候,伊對將目光投向三四線城市的單身青年——一個人數更加龐大的潛在市場。據統計,我國中小城市總人口達11.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84.67%,小城青年數量達到2.27億人,是一二線城市青年的3倍以上。而此時,盡管三四線城市青年有著強烈的網絡交友和擇偶的意愿,但是,市場上還沒有完全滿足他們需求的成熟產品。于是,伊對將服務這部分更廣大的青年當作自己的目標,開啟了一個新的市場價值網,獲得了新市場的用戶。就在傳統互聯網企業抱怨人口紅利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伊對還能取得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奧秘就在這里。
其次,定位“戀愛社交”,讓戀愛變得更簡單。
從陌生人到網友,再到戀人,最后到談婚論嫁,是一個比較長的用戶生命周期。過去的婚戀類平臺以促成婚戀結果為目標,試圖涵蓋交友和擇偶的所有人群和整個階段,甚至有的企業還將線下婚介所的模式搬到線上,希望用媒人介紹的方式更加直接地幫助單身“脫單”。
伊對經過大量的市場調查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單身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從陌生人到熟人并走向戀人的這個階段,而平臺最能起作用也在這個階段,從而得出一個戀愛公式:戀愛轉化率×機會=結果。戀愛轉化率就是一個人最終能夠達成戀愛關系的人數。每個人的戀愛轉化率是比較穩定的,提供更多戀愛機會就會直接提高戀愛的成功率。因此,伊對將服務目標鎖定在陌生人成為熟人并走向戀人的這段距離。
第三,大膽創新,解決目標用戶的真實痛點。
明確了戰略定位以后,伊對并沒照搬國內外交友網站和婚戀網站的現成模式,而是根據用戶人群的特點,做了大膽的創新。首先是放棄PC端,開發手機App,讓用戶隨身隨時隨地獲取服務,在設備上降低了使用門檻;其次是將視頻和直播技術引入戀愛領域,在功能上提高了真實性,還增加了娛樂性;第三,伊對針對用戶人群普遍存在的“內秀”特點,推出了“線上紅娘”人工服務,幫助破冰,避免尬聊,讓交友相親更加順暢。
視頻、直播和在線紅娘這三大創新點,在產品層面區別了傳統的婚戀網站以及交友網站,使“戀愛社交”成為互聯網社交的新品類,并吸引了眾多跟進者的進入和模仿。目前,“視頻+直播+紅娘”已經成為戀愛社交行業的標配,而“戀愛社交”也已經成為獨立細分市場,用戶早已突破“小城青年”,而為全國各大城市單身的“脫單神器”。

這幾年,互聯網業界都在討論“互聯網下半場”,然而對于新興的戀愛社交而言,才剛剛步入上半場。未來,5G、人工智能、VR等技術的發展以及與社交融合,將進一步拓寬戀愛社交場景,賦能戀愛社交。伊對引領這一行業在玩法創新上都將有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