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今年雙11什么最火?
那一定是“全網最低價”
“貓狗抖拼快”,紛紛祭出大招:
10月18日,快手“大牌百億補,盡在快手商城”雙11大促預售啟動,宣傳“會集中釋放全年最大優惠力度,真正讓用戶感受到‘好的生活,可以不貴’”。
10月19日,京東召開雙11發布會,將主題確定為“真便宜,閉眼買”,強調將用超低價格和誠意商品,為消費者打造閉眼買體驗。
10月19日,抖音“抖音商城雙11好物節”大促活動正式開啟——雙11期間,抖音商城單品價格將直降15%起,在此之上的折扣由商家“自·行·決·定”——只要你敢買,我就敢降!
10月20日,天貓舉行發布會,稱預計將有超過8000萬熱銷商品降至“全年最低價”。
“價格卷王”拼多多則氣定神閑,反手打出了“百億補貼+官方補貼+年度降價榜+品牌折扣+直降百元”的順子。
從表面上看,各大平臺是要回歸初心,為消費者帶來實惠。
但,從本質上來看,其實是電商經濟已經觸及天花板,再加之后疫情時代,總體消費水平下滑,要想獲得份額增長,只能從競爭對手那里搶。
電商從誕生之初,就是憑著“減少中間環節而降低最終價格”這把神器,打敗了層層加價的實體經濟;而現如今,電商平臺及其派生出來的直播,則成為了最大的中間商,獲取了最大的利潤,“屠龍者終成惡龍”。
雖然資源分配和運營模式各不相同的平臺都在搶奪“最低價”,但“最低價競爭”標簽的背后,其實也有三大核心支撐:流量催生的規模效應,強勢供應鏈帶來的議價能力,平臺讓利投入的真金白銀。
當“百億補貼”已成標配,能壓榨的就是流量。“全網最低價”本質上也是參與到平臺、主播、品牌方、消費者的各方需求博弈而導致的“流量集中化效應”的一次升級。
博弈后結果,就是價格戰。
怎么打價格戰呢?那就是要有定價權。
怎么獲得定價權呢?那就是看誰的流量大。
怎么獲得流量呢?打價格戰。
電商,也陷入了價格戰的困境……
價格戰的危害,在這里就不再展開了?,F在我們就如何掌握定價權提出一些思路,給各位看官參考:
1、符合市場需求:沒有需求,就沒有交換價值,交易就無從談起。
2、保持差異性:在同質化嚴重的當下,如何構建自己的差異化壁壘,不被競爭對手模仿并超越。
3、創新力: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創新能力也是把控定價權的重要因素。通過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等方式,企業可以在市場中樹立獨特的地位,從而獲得更大的定價權。
以上,均為小編對這次雙十一各平臺“全網最低價”大亂斗的一些粗淺的認知,不當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批評指正。
不管哪一種商業模式,都脫離不了“成長——飽和——衰退”的經濟規律,如果能在符合這一規律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地創新,難說就找到了脫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