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我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時間賦予了茶深厚的文化底蘊。茶的包容性很強,像柴米油鹽一樣的日常,不分社會圈層和等級,都能喝的到。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提高,相對于一些奶茶、飲料之類的,許多人更喜歡喝純天然無添加的茶。

很多茶友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別人泡的茶喝著有滋有味的,而自己泡的茶味道卻不盡人意呢?其實大部分是泡茶方法的鍋,雖然茶大家經常喝,但還是有很多人根本就不懂泡茶。
好的茶葉只是基礎,泡茶方法才是決定它味道的關鍵,二者缺一不可。今天就跟茶友們聊聊泡茶的一些基本方法,學會了就能很容易泡出一壺好茶來。
首先、掌握好用量:

泡茶要控制好茶葉的用量,茶葉太少的話茶湯香味不足,滋味平淡,而過多的話則味道過濃。其實對于茶葉的用量沒有固定的標準,每次用多少,還是要根據茶葉屬性以及茶友的喝茶習慣來定。

一般來說就是控制好茶與水的比例,像紅茶、綠茶、白茶之類的,比例大致為1:50左右,也就是說150毫升的熱水中要放3克左右的干茶。像烏龍茶之類的,茶水比例在1:30以上。
等大家沖泡熟練了就比較容易把控用量了,當然有人喜歡濃茶,也有人喜歡淡茶,最主要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喜歡來調整,畢竟適口最好。
其次、水溫很關鍵:
泡茶的水溫是十分講究的,不同的茶葉要用的水溫也是不同的,但是所有泡茶的水必須是燒開過的水。

像芽頭含量比較高的綠茶,可以把沸水溫度晾至85度左右再進行沖泡,越嫩的茶葉水溫越要低,這樣才能不破壞茶葉里的維生素,保持茶湯的鮮爽甘甜;而用沸水直接沖泡的話,容易把茶葉“燙熟”,口感變得苦澀。
像沖泡鐵觀音、黑茶之類或比較老一點的茶,就要用沸水泡,溫度低了不能釋放茶葉的香氣和滋味。
最后、合適的茶具:

說到泡茶肯定離不開茶具。經常看到有人用保溫杯來泡茶,嚴格來說保溫杯是不可以泡茶的,因為保溫杯內高溫以及恒溫的環境會破壞茶葉中的營養,長時間放置會使茶水變的苦澀,口感變差。
對于不同的茶葉,用的茶具也不同,像最常見的綠茶,可以用公道杯之類的玻璃杯,沖泡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欣賞茶葉慢慢舒展的姿態,還能觀察嫩綠清新的茶湯,視覺上和精神上都是一種享受。像巖茶和紅茶這種,用蓋碗沖泡最佳。不吸香,不奪味,保持茶的原汁原味。

茶的種類多種多樣,沖泡方法有復雜與簡單,最重要的還是適合自己的,像我們普通老百姓,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用復雜的方法去泡茶,但上面這幾點基本對所有種類茶都通用,也很簡單,茶友們快快學著泡起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