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蔡司霑《霽園叢語》里記載說:“余于白下獲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隱”草書五字,是見于著錄最早的紫砂陶刻文字。
紫砂陶刻,以刀代筆,集文人與巧匠于一體,是紫砂主要裝飾技法之一。指把書畫藝術用鐫刻的手段表達在陶瓷制品上,后來陶刻藝術融入文學、書法、繪畫、金石為一體,成了一種獨特的民族裝飾風格的藝術珍品。
紫砂陶刻分為「生刻」和「熟刻」兩種。生刻即是在紫砂壺尚未燒制前在坯體上的刻繪。熟刻則是在紫砂壺燒制后在壺身表面進行的刻繪。
生刻(生坯刻字)基本為手工刻,生刻具體有三種。
刻底:先用毛筆在壺坯表創作書畫,然后按照墨跡在紫砂壺的生坯上鐫刻。
印刻:把書畫稿復寫在生坯上,然后依次鐫刻。
空刻:在沒有預先書畫的情況下直接在坯體上鐫刻創作。
其中空刻最難,因為刀筆下去無法修改,容錯極低,最考驗刻者功力。
陶刻刀法分為“雙入正刀法”、“單刀側入法”、“沖刀法”、“復刀法”、“切刀法”、“舞刀法”、“刺刀法”、“伏刀法”、“埋刀法”、“輕刀法”、“澀刀法”、“挫刀法”、“飛刀法”、“反刀法”、“游刀法”、“遲刀法”、“平刀法”、“輔刀法”等等。
陶刻基本表現手法分為:“清刻”、“砂地刻”、“著色刻”、“陽刻”、“空刻”等等。
單刀刻繪,單刀講究的是一氣呵成,對于刻繪師傅來說,一定要有扎實的刻繪功底,布局構圖。其技法為單刀側入法,更考驗篆刻者的繪畫篆刻功底,是直接用刀在生坯上進行刻畫,大多是要篆刻者自由發揮想象與精湛的技藝,篆刻的輕重虛實,粗細,大小,也都需自己把握。
雙刀刻繪,相對于單刀,難度上又加大了,刻的深,紫砂有顆粒,一不小心容易刻爆,有時候要刻的干凈利落,有時候要刻的珠圓玉潤,比較活。
熟刻(燒成后刻字)基本為機器刻字。機器刻字分為兩種,一種是激光刻字,另一種電腦刻字,這兩種方法都差不多,都是在燒好的紫砂壺成品上加工,進行刻繪。
機器刻字,速度快、成本低,凹陷下去深度是一樣的,兩者效果差不多,且價格低。與手工陶刻相比,這種機器刻字的效果非常的死板,深淺一致,但是可以成批量產,效率頗高。
電腦刻字
電腦刻繪,又稱噴砂,其實說是機器刻字,也需要人工的前期輔助。首先在電腦上做出想要刻繪的內容,然后再塑料板上打印出來。其次將圖案鏤空出來,類似剪紙,人工將其貼于壺身。
再有專門人將需要噴砂的部位周圍用膠帶包邊,防止噴到周圍部位。最后用高壓氣槍對著鏤空部位噴出圖案,相對于激光刻繪,比較深,但深淺還是一致。
那么如何區別手工刻與機刻的方法?
手工陶刻:深淺可見,有自然粗放之感
機刻:深淺均勻,有的甚至沒有刀筆痕跡,趨于表平。
1、電腦刻畫是平的,手刻繪的有深淺。
2、手刻有如溝壑,噴砂則似河床。
3、機刻終歸是機器,手工有深淺層次。
手工陶刻與機器刻字主要在于形式不同,效果不同,也并無高低貴賤之分,用于渠道有所差別罷了。
然而手工制品蘊藏著人的溫度與情感,是獨一無二的,卻是機器所不能及的。盈盈一壺,自此得意于丘壑,言詠于詩文,字依壺貴,壺隨字傳,刻繪以其生命的芳澤,溫潤著世事滄桑,也記敘著中國傳統哲學文化的根與脈、厚重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