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KOL使用手冊(ID:KOL-TOPKLOUT),作者:光也,授權轉載發布。
“我能用畫換點吃的嗎?”
如果你是一個攤主,有人拿著相機和你說這句話,你會怎么回答?是爽快答應,還是暗暗吐槽怎么又有拍短視頻的作秀,并果斷拒絕。
這是博主@老王日記油畫 每期必問的內容,截至目前,他已經用畫換得了30多次食物。據其本人簡介,@老王日記油畫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擅長油畫創作,并以這個優勢與不同商家店主進行“美食化緣”,以寫實的畫風和超高成功率出圈。
10月,B站上@老王日記油畫 整月漲粉超過70萬,是10月美食區漲粉速度最快的UP主。截至目前,@老王日記油畫 在各平臺的粉絲總數已超過百萬。
零粉起號的@老王日記油畫 是如何憑借一個模式,打動了無數看膩了街頭挑戰的用戶?我們又能從他的視頻中,找到怎樣的傳播共性?
藝術下基層,畫出小人物人生
@老王日記油畫 的視頻內容似乎和其他短視頻的畫風格格不入。
手機第一視角拍攝、沒有濾鏡、畫質不高、略顯潦草的剪輯和標題,在b站愈發精致的內容中格外突出,他的走紅似乎又有著一絲“無招勝有招”的意味。
事實上,仔細看過視頻就不難發現,@老王日記油畫 的繪畫技術十分高超,以至于每次以畫換物時,無論攤主剛開始表情有多防備,總能在看自畫像時候卸下心房。
細究老王發布的視頻內容,可以看到其內容范式有著鮮明的結構劃分,首先視頻會以拍攝的店主切入,問出“我能用畫換點吃的嗎?”作為視頻的開頭,展示本期的被拍攝對象的同時,也設下懸念;隨后老王便會第一視角,穿插展示自己先前作畫的過程;之后展現老板們收到畫后的反應和換取的美食,也是整個視頻的淚點和感動之處。
@老王日記油畫 第一次發布視頻是在10月2號,彼時的他還略顯生疏,提出用畫換物時,攤主略顯防備。但當他拿出給煲仔飯店主的油畫像時,老板臉上開始浮現出驚喜,最后也是成功換取煲仔飯。之后的三十幾期視頻,大多沿用這個模式拍攝,但是由于每期的攤主不同,所發生的對話也都不盡相同。
在《卷涼皮》一集中,本來正在做卷涼皮的東北攤主在收到畫后十分欣喜,后續還有突如其來的扭秧歌、跳舞等才藝展示環節,讓無數觀者直呼“好可愛、好治愈”。
許多網友被這個場景打動,彈幕區飄著“獨屬于老一輩藝術家的從容”“笑著笑著就哭了”。網友紛紛化身詩人——“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浪漫、情懷這些字眼,根本和他們的生活毫不相干,UP主的出現就像是掉在安靜水杯里的一顆跳跳糖”。
烤串店吃冰淇淋的猛男老板、“桀驁不遜”的烤魚店老板、街邊鍋盔烤梨店的夫妻......在老王的筆下和鏡頭中,觀者看到自己和自己身邊每個“平凡”的人,并從中汲取力量。真實是其內容能夠出圈的一大原因,不同于一些街頭互動視頻,老王的視頻劇本痕跡不明顯。
但他的視頻反饋也不是完全正面,在視頻中,老王提出以畫換物時,有時換取的食物價值可能并不高。評論區就會出現一些爭論的聲音:“一幅畫就換一個烤冷面嗎?”“價值完全不對等啊?......面對這些爭議,UP主也會下場替攤主發聲——“我后來又找老板聊了,老板人很好。只是不知道我是干啥的,有點內向”。
這種及時為被拍攝者澄清的行為,一定程度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也建立了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的UP主形象。
許多人關注他的視頻,并不只在于他的畫,更在于視頻中的店主們,大家喜歡看他一點點畫出每個不同的店主樣子,看店主收到畫后展露的笑顏,交流中店主們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甚至“亮個活”。這些事和情一點點觸達了更多的生活和人,不僅給UP主帶來了流量,也給店主帶來了驚喜,一幅繪畫藝術通過短視頻的傳播,給更多人帶來了價值。
有人這樣寫著:“我不過是蕓蕓眾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個人,卻得到了你的注意,原來努力跟生活對線的我也不是那么狼狽。原來我也可以這么好看。這是對于老板們的意義,也是對于普通人的我們的意義?!?/p>
如何把以物換物做出新意
以物換物的形式從貨幣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時至今日,以物換物的功能性意義逐漸減退,帶給人更多的是最質樸的人際交往。
老王也不是第一個做以物換物的賬號,以往這一類街頭挑戰經常出現在短視頻平臺上。
在抖音的@嗨皮釣魚記(化氏雙美) ,視頻內容形式主要是用釣的魚換食物,目前其粉絲已經達到69.9萬。

圖源抖音截圖
在@小崗同學 最新的視頻中,也出現了以物換物的形式。其用一張簽名照換取了檸檬茶、西紅柿、快餐......最后換取了請環衛工們一起吃一頓飯的機會,也在評論區收到了一波暖心好評。
多看幾個視頻,不難看出,用自己的勞動成果換取盲盒,最后收獲溫暖,是這類賬號的共性形式。
以物換物的內容競爭激烈,老王卻能夠做出差異化。究其原因,其一,他選擇交換的老板各不相同,且各具各人特色。其二,他視頻中的油畫“價值”偏高,且對于被交換之物沒有價值要求。據了解,老王其一張畫報價在千元以上,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畫的價值是遠高于食物的。
雖然藝術的價值難以用金錢來衡量,但這種明顯的“讓利”行為,使得用戶的觀看體驗提升。一方面,觀者希望自身成為被畫的人;另一方面,在復雜的環境中,這類視頻引發觀者對于意義的思考,以及對人與人交往本質的探究。
據觀察,老王油畫的視頻長度大多在3分鐘左右,當前多為以畫換美食,形式較為單一,難免會遇到視頻同質化的問題。
前兩天,他發布的《老王畫緣:驢》觀看量就出現了下滑趨勢。究其原因,油畫的繪畫周期較長,互動也有些套路式重復,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漲粉。
目前來看,老王的視頻風格有些過于重復。至于未來,老王或許可以在此系列視頻的基礎上嘗試其他的內容形式,可以著重于挖掘每個店家的性格特點,進一步豐富其視頻內容。
寫在最后
雖然@老王日記油畫 在全網有著超過百萬的粉絲,但是截至目前,當前賬號還沒有出現廣告、櫥窗、直播帶貨等商業化模式。
當@老王日記油畫 系列視頻出圈后,許多網友在老王視頻下評論,紛紛希望老王能夠開始接稿,為自己的親人、朋友畫畫,并表示可以付費,但老王目前并沒有進行回復。
對于內容創作者而言,與其為了打磨出迎合市場的爆款產品,一味模仿,不如從自身出發,找到自己擅長的事物與人群的交集。短視頻平臺也需要更多像老王這樣的創作者來補充真實、有本真力量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