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車12月2日宣布,廣汽本田的整車生產工廠將減少員工900人。隨后,廣汽本田稱消息不實,只是終止了與勞務派遣公司的協議。那么,這背后到底有何隱情?真相到底是什么?

有一說一,本次爭議的焦點在于,終止勞務派遣人合同,算不算C員。首先,有必要界定一下“正式員工”和“勞務派遣”,雖然在工作現場一樣工作,但有本質不同。
正式員工直接和企業簽訂合同,而勞務派遣員工和第三方簽訂合同,是第三方派駐的人員,用人單位支付報酬給到第三方公司,再由第三方公司支付勞動報酬給到勞動者。

不難看出,廣汽本田的稱C員消息不實,是有依據的。問題在于,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如此規模的勞務派遣合同終止,可見有不少“崗位”都勞務派遣化了。
正如相關媒體所述,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勞務派遣成了車企裁員的“重災區”。這是一種靈活高效的用工形式,但這本經似乎念歪了,成了部分車企優化人員的擋箭牌!

相比外賣小哥,是時候關心一下勞務派遣的一線汽車工人了!一方面同工不同酬,福利待遇大不一樣,存在用工差別;另一方面,想起來就用,不想用就扔,工作沒有保障。
話說回來,這是廣汽本田自1998年7月成立的25年以來,第一次大批量精簡人員。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走高,廣汽本田也面臨極大的市場壓力。今年以來,廣汽本田銷量同比下滑超過了20%,幅度遠超2021年、2022年的3.17%和4.93%。

曾經,廣汽本田旗下雅閣、皓影、冠道、奧德賽、繽智、飛度等車型,一點也不愁賣,部分車型甚至還有加價?,F在,廣汽本田在售電動車僅有e:NP1極湃1,上市以來銷量不及熱銷車型一個月的銷量。
廣汽本田深知電動化、智能化轉型迫在眉睫,在2023廣州車展上發布了e:NP2量產版車型,還宣布2027年開始將不再投放新的純燃油車型,2035年起在華銷售所有車型將實現100%電動化。

但是,市場似乎不太買賬,也不覺得“發動機送車”很香了。曾經盤踞銷量榜單前十的的廣汽本田,已經告別躺贏時代,從“小甜甜”變成了“牛夫人”。在銷量數據面前,精簡部分勞務派遣員工,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編后語
憑借較高的可靠性、良好的經濟性,日系車在燃油車時代創造了輝煌成就。隨著國產汽車品質的提升以及新能源對經濟性的降維打擊,日系車的優勢實際上已經不再明顯。全力發展新能源,不僅是廣汽本田,也是大部分日系車沒有選擇的選擇。
【來源:快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