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于2023年12月23日至25日舉行,今年的報名人數為438萬人,有所回落,較上一年減少36萬人。數據顯示,考研人數自2015年以后均呈上漲趨勢,在2023年達到峰值,共474萬人。與此形成對比的是2024國考,其報名總人數超過290萬人,較與2023年同期增加近4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有經濟學專家對此分析稱,這屆年輕人太實誠了,主打“穩字當頭”。與其繼續卷學歷,不如早點踏上社會,考公可以“一步到位”。
報道截圖(圖源:央視新聞)
近年來,考研、考公成為畢業生的熱門選項。數據顯示,自2015年起,考研報名人數已持續增加8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考研報名人數分別為341萬人、377萬人和457萬人,2023年增至474萬人,創下新高。2022年底,麥可思發布的《考研“二戰”比例持續上升》報告顯示,通過對本科院校畢業生中正在讀研群體的深度調研發現,增強就業競爭力是其選擇讀研的主因。學歷提升隨著畢業時間的推移,可以帶來更好的經濟回報和就業感受,尤其是在“雙一流”高校當中,該影響更為突出。從月收入來看,有過學歷提升的人群比學歷未提升的人群普遍高出1000元左右。無論是“正向考研”還是“逆向考研”,畢業生熱衷考研的趨勢并未發生改變。
然而,今年的考研人數卻不增反降,較去年減少36萬人。報錄比數據顯示,招生名額中去除保研招生后,2022年和2023年考研的真實報錄比分別為5.6:1和5.7:1。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考公人數創下歷史新高,盡管在某些崗位的報錄比已經達到了3500:1,但從數據來看,2024年國考共計劃招錄39561人,較2023年度增加2461人,漲幅近7%,創下新高。報考總人數已達291.4萬人,較去年增加近40萬人,也創下歷史新高。
2010—2023考研人數變化圖(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考研和考公為何會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數字經濟協會會長宏皓在個人賬號發表觀點稱,年輕人“清醒”了,光卷學歷是無效的,卷學歷主要還是為了就業,與其如此,不如早點踏上社會。
宏皓在觀點文章中寫道,研究生在畢業后發現,本科畢業的工作崗位和研究生沒什么區別,本科畢業生已經積累兩三年工作經驗混得風生水起,自己卻是剛入職場的小白,就業困難一點都沒減少,很多企業招聘寧愿要本科生,因為起薪給的低。因此,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不再選擇考研,而是選擇更務實地先就業,解決吃飯問題,邊工作邊讀研也是可行的。大家都知道,讀到再高學歷,出來還得找工作,主打實在的00后年輕人的觀念轉變非常快,與其繼續卷學歷,不如早點踏上社會。
這也是為什么今年考公人數創歷史新高的原因,這屆年輕人太實誠了,就是主打“穩字當頭”。前幾年考研擴招,導致年輕人都去卷學歷,以為學歷越高越好找工作。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清醒了,光卷學歷是無效的,保就業才是第一位的。
極目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金融學家宏皓個人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