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單購買的并非實際使用效果,而是共同玩梗的體驗和樂趣。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怎么也沒想到,“愛因斯坦的腦子”會成為一種商品,被掛在網購平臺上,售價每個0.01元到3元不等,已賣出超過10萬單。
商品拍下之后呢?“愛因斯坦的腦子,有各種效果,拍下后,自動長到想要的人的腦子里,通過腦電波瞬間傳遞。”店主跟記者說明。但這顯然是無稽之談,“腦子”不會再長出來,腦電波更不會瞬間傳遞。
“愛因斯坦的腦子”購買方式。
其實幾乎所有人都明白其中道理,不過奇怪的是,仍有超過10萬人選擇下單。質疑的聲音認為,店家想錢想瘋了?什么都賣,這產品純純智商稅。
打開評論區便能發現,此類虛擬商品戳中的是年輕人追求的“情緒價值”。大家下單購買的并非實際使用效果,而是共同玩梗的體驗和樂趣。有人要看實體圖,有人問保質期,更多的人在評價效果,“買了真的有用嗎?變聰明了,長腦子的時候還有點疼。”還有人調侃,“買來考公不太行,得換個中國腦子。”
“愛因斯坦的腦子”評論區。
今年除了愛因斯坦的腦子之外,虛擬蚊子、罵醒戀愛腦、好運噴霧等虛擬產品也紛紛受到網友熱捧。如果下單一份“虛擬蚊子”送給朋友,賣家便會扮演蚊子的角色,不定時“嗡嗡嗡”騷擾他;如果網購一份“罵醒戀愛腦”,則會有知心姐姐成為供傾訴的樹洞,讓你早日擺脫渣男;也可以拍下好運噴霧,接下來的日子便能獲得好運加持,工作順利、心想事成。
難不成,情緒虛擬產品真能成為一門生意?
早在2021年,監督拖延癥的生意便風靡一時。記者曾采訪過浙江溫州一個大學生團隊,他們專門在網上提供監督服務,顧客接單后,監督員按照一日計劃到時提醒,要求打卡,以達到幫助顧客自律的目的。除了基礎的監督服務,監督員還能進行角色扮演,比如,“唐僧”的人設最為嘮叨,監督員以“貧僧”的語氣,連續幾十條信息轟炸,勸誡“施主”不要拖延。
店鋪主理人余本欽從2018年開店,頭兩年,每個月只能接100多單。2021年5月,這門生意開始受到媒體大量關注,單量大增。店鋪規模迅速擴張,后備的監督員數量達到2000名,最多時,同時給400名監督員發工資,店鋪每月營業額超過30萬元。
不過隨著監督拖延癥的商機不再是秘密,越來越多同類店鋪冒了出來,再獨特的創意,因為沒有技術門檻或者專業壁壘,短時間內便能被模仿得遍地開花。在市場需求一定的情況下,隨著行業競爭者變多,自然更難“分一杯羹”。更何況,很多下單的顧客只是為了滿足一時的好奇心,等新鮮勁過去,全新的“奇怪”商品涌現,“監督服務”便不會再有吸引力。
店鋪的生意紅火了幾個月,很快沒落下來。“只能賺點小錢,不能作為一個生意去看待,來得快去得也快。”余本欽說。現在店鋪還在,并且增加了線上自習室、視頻監督等新產品,只不過銷量不高。他創業開店時還是大學生,大學畢業后,他把店鋪交出去,找了份“正經”工作。曾經開店時同吃同住的6人團隊,現在也都畢業了,各奔東西,沒人選擇繼續這門情緒生意。
也有生意人關注情緒需求之后,打造真正的實體產品。江蘇泰州人堵舜,發現大家“戒手機”的需求,生產手機定時盒。產品手掌大小,外形酷似充電寶,表面是鋁合金材質,預留充電接口,最關鍵的功能是定時上鎖,5分鐘到12小時均可設定,只要把手機放進去,不到設定時間便無法拿出。同樣在2021年,因為幾次在社交媒體的傳播出圈,手機定時盒月銷量沖上15000臺,但隨著功能、外形相似的競品出現,如此小眾的賽道也逐漸變得擁擠。“總體市場需求是上升的,但我們生意還是被模仿影響了。”堵舜說。
“愛因斯坦的腦子”經歷了相似的走紅路徑。12月25日,網購平臺公布2023十大商品名單,愛因斯坦的腦子名列第一位,這幾天,媒體集中關注這類情緒產品。3天時間,店鋪中產品銷量從7萬多增加到9萬多,流量帶動效果驚人。店主始料未及,在客服消息留言稱:“店主有點火,消息有點多,回復慢見諒。”
“愛因斯坦的腦子”鏈接之一,銷量已超過9萬。
情緒虛擬產品的生意,一方面講究實效,產品需要真正給購買者帶來情緒價值,另外講究新奇,激發好奇心之后,人們會自然產生下單沖動,較低的價格也給體驗提供便利條件。不過一旦創意被模仿和復制,在無法構筑技術門檻和專業壁壘的情況下,隨著入局者增多,生意必定難做。
如此看來,情緒虛擬產品真能做成一門生意,只不過相比之下,領域內任何具體的產品形式都可能快速過時,服務感受、體驗價格和推陳出新的速度,都是競爭的關鍵和焦點。(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