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由閱文集團聯合天成嘉華文化傳媒、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中國民族文化資源網共同舉辦的民族題材網絡文學創作論壇暨首屆石榴杯征文大賽頒獎典禮圓滿落幕。經過專家推薦及嚴格評審,《草原有座蒙古包》《走西口之天山行》《彩云微光》等三部作品獲“最具民族風采獎”;《神藏》《歡想世界》《爛柯棋緣》等十部作品獲“優秀作品獎”。據悉,所有獲獎作品都將收錄入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彩云微光》講述留守兒童成才后反哺家鄉的故事
作為國家民委主辦的“中華民族全家福”系列活動之一,首屆石榴杯征文大賽得到了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的指導與支持。
本屆大賽以“講好民族故事,傳承中華文明”為主題,經過專家推薦及嚴格評審,《草原有座蒙古包》《走西口之天山行》《彩云微光》等三部作品獲“最具民族風采獎”,《神藏》《歡想世界》《爛柯棋緣》《時光和你都很美》《恰似寒光遇驕陽》《黎明醫生》《暖君》《驚雷》《大訟師》《消防英雄》等十部作品獲“優秀作品獎”。

三部獲“最具民族風采獎”的作品各具特色,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草原有座蒙古包》由內蒙古作家“牧人霖汐”創作,講述一位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婦女在火海中做出生死抉擇,其家庭和個人命運從此發生改變。作品立足中華民族共同體,展現了各族兒女團結奮進的美好生活圖景。遼闊草原、奔騰駿馬、悠揚牧歌,一如作者筆下的動人故事,令人心馳神往,回味無窮。
《走西口之天山行》以上世紀60年代為起點,縱向跨度半個世紀,講述了勤勞、樸實、熱血、善良的幾代人砥礪奮進、共建美麗新疆的奮斗故事,是一部具有歷史質感的現實題材小說。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伊語滌生”是祖籍山東的新疆人,祖輩援疆后定居新疆生活。《走西口之天山行》是作者創作的第三部現實題材小說,也是“伊犁河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作品。
由壯族作家“楊柳溪”創作的《彩云微光》則取材于云南邊境苗族山村,根植于多姿多彩的苗族文化,講述了兩名留守兒童在當地人民幫助下堅定理想、成長成材,而又反哺家鄉的勵志故事。作品富含“花山節”、“吃新節”、苗繡、苗族習俗等民族元素,聚焦中華兒女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的脫貧攻堅精神,飽含人生哲思和人文關懷。
網絡作家將民族文化和多元題材有機融合
大賽吸引了眾多白金作家、大神作家踴躍參與,并有大量網絡文學的新作者積極參賽,其中不乏少數民族作家。他們將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與多元題材有機融合,創作了不同類型的網絡文學精品,展現了大賽在作家和作品培育上的積極引導作用。
在十部“優秀作品獎”中,既有關注小人物成長奮斗的佳作,如表現地下黨工作者默默付出與貢獻的《驚雷》,講述人類在未知疾病面前奮勇抗爭的《黎明醫生》,描寫消防戰士這一特殊人群生存狀態的《消防英雄》;又有古代愛情傳奇,如書寫家國大愛的《暖君》,表現訟師文化的《大訟師》;還有現代都市題材,如展現為電競世界冠軍而奮斗的《時光和你都很美》,刻畫女性獨立自強的《恰似寒光遇驕陽》。多元題材、多維視角,讓網絡文學的觸角縱貫古今,描繪了不同時代的生活畫卷。

同時,燦爛悠久的中華文化在獲獎作品中也得到豐富演繹。以《歡想世界》為例,作者“徐公子勝治”將引人入勝的東方智慧、盛大恢弘的人類文明和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融為一體,經由一個傳奇的夢境故事展開,透過夢想與現實的對比,展現人類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為之付出的種種努力。此外,“打眼”創作的《神藏》講述了文玩世界的種種奇遇,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術藏”有所開掘;“真費事”創作的《爛柯棋緣》融入了大量神話元素,紅塵俗世與仙俠的結合使得作品內容趣味盎然。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表示,本屆石榴杯大賽是在黨和國家長期以來堅持的對民族文化、少數民族作家創作和民族題材創作的大力扶持下,依托網絡文學平臺,將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改編、游戲、動漫產品制作結合起來,探索的一條發展民族文化的新路,具有開創意義。
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負責人、北京天成嘉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爽則表示,網絡文學創作與有聲讀物、影視、動漫、游戲,以及文化衍生品等文化產業生態鏈條鏈接起來,用現代技術和管理運營方式,將促進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價值最大化聯動的疊加。“我們將整合資源,努力向平臺化、機制化、專業化、規模化的方向提速發展,為獲獎作品后續的影視化開發提供孵化機制,創造投資機會。”






